賞黃庭堅的《硯山行》評“端”、“歙”之爭
在宋代詩、書與蘇東坡、米芾、蔡襄齊名的黃庭堅,還是一位研究名硯頗深的專家學者。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人(今江西修水)。他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曾任國子監教授...
卅年藏硯 其樂融融——談談我的藏硯生涯之苦、甜觀
原中國收藏家協會文房之寶收藏委員會主任陳國源先生,藏硯十分豐富,硯學理論,造詣也很深。雖已年近八十,然很健談,我們與與這位風趣又幽默、清癯而健朗的古稀老人,開展了一問一答的采訪。
問:您三十多年來,與...
情縈硯魂 揚我中華——淺談收藏境界三部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借用宋代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
孔令義書法 | 潛心新行楷書體的創作和探索
.
書法家孔令義自從數年前在理論上提出新行楷書體創作后,
幾年來一直潛心新行楷書體的創作和探索,現在他的新行楷書法在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自成一家且被大眾認可的新行楷書體,
給當今社會上流...
以心會理俱圓融 ——淺談徐堯林的瓷器創作藝術
與堯林兄的認識很有意思,2018年冬天,我和他兩人都作為浙江省政協首批應用型智庫成員列席了省政協會議。大會時兩人剛好坐在隔壁。會議之余,我們便聊時事、聊生活、聊藝術,對他的藝術世界有了一個粗淺的了解。后...
陳國源:編著出版《硯臺收藏指南》的一些思考
我是一名中華名硯的收藏愛好者,在卅年的藏硯生涯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了,至今已收藏中華名硯400余方,被一些專家學者譽為“京城收藏現代硯第一人”。我喜愛中華名硯,更注重學習,研究歷代名硯著,先后在全國專業...
“黑與白”之間的美—李承孝作品欣賞
“知白守黑”、“計白當黑”這一觀念來說,從字面看不難理解,書法黑白相間,在白紙上寫字,單注意“黑”是不行的,更要注意到它在“白”中全局中的文字。兩千多年前老子說的“知其白、守其黑”有著豐富的哲理,老...
鐘永新:走近汪毅的學術世界
導 語
昔有云“蜀中多才子”“心思甚細密”。及至現當代,四川文風依然十分濃郁,蜀籍學者、作家活躍在各地,保持延續著“蜀學比于四方”的美名。
筆者先后結識上百位巴蜀籍學人和文人,他們皆有各自的創作成...
飲客踏舟來 寫意人間——魏三軍繪畫作品選
作為一位畫家,魏三軍先生領悟了傳統的真諦,這種領悟是一種交流,是與先賢的作品對話,使其作品能從氣息上與古人相通,魏三軍的作品清新自然,這個“新”是一種形而上的認知,是畫家魏三軍先生在面對自然生活的一種...
翰墨縱橫見精神——梁文堯大寫意花鳥畫論略
西 沐
關注研究當代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發展格局及其動向,是自己關于中國畫藝術及其市場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十多年前與梁文堯先生偶然相遇,也是因為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一切偶然的相遇,都是一種必然的開始。這...
書勢意連——品讀李承孝書法
中國的漢字的發展,經歷了篆、隸、真、行、草幾個階段。當時的創造者未曾想到刻制文字是一種藝術,正如人們所說,人類是按照美的法則創造世界。今天我們欣賞當代的書法時,不由得贊嘆那是一種難以企及的美。
西晉十...
孔令義:新行楷書體書法與傳統文化
孔令義新行楷書體書法展示
孔令義新行楷書體書法展示
將軍書法家孔令義自從數年前在理論上提出新行楷書體創作后,幾年來一直潛心新行楷書體的創作和探索,現在他的新行楷書法在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已經...
筆墨盡處亦意境——盡情體味欒可新山水畫作品中的留白之妙
著名山水畫家欒可新(資料圖)
中國畫中的“留白”就是畫家在作畫時,不著筆墨而保留宣紙的白色。有墨處為實,無墨處為虛,從而達到一種虛實相生、氣韻貫通的效果。畫面的空白并非虛無所有,而是實有所指,如天空,...
【大河灣關注】韋申的精神肖像
韋申的精神肖像
文/禹至
作品是藝術家生命的組成部分,離開藝術家的生命歷程去品讀他的作品,往往及表不及里,難以觸及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及其作為藝術主體的存在。就拿韋申的作品來講,這實則是韋申精神世界...
周濤論述——存在學說
物質的存在-就是一個客觀事實,不是以主觀意識存在而存在的。每一個物質、生命的存在,在空間中都會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會向整個空間傳遞自己屬性存在的信息。研究物質、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在于研究出單個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