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解放抽象——對“偽栗憲庭”等人文章的批評
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概念是自由的,我們不能用任何一種形式或者語詞將“抽象繪畫”這個如同“藝術”、“幸福”、“人生”一樣難以窮盡的概念捆綁住。“抽象繪畫”是一個“概念”,而非一個簡單的“語詞”。抽象繪畫首先是它自己的目的,而非他者的手段和目的,無論這個他者有多么高尚和正確。
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作品
2.“抽象繪畫”有排他的同質精神么?
抽象“的”藝術是作為一種“概念”存在的,就像“藝術”作為一個概念一樣,它是具有擴張性、包容性的。那么,它是不是代表了某種特殊的精神,且這種精神貫穿著所有的抽象繪畫呢?如果說抽象繪畫具有某種精神,我想,那無非就是“現代藝術的精神”或干脆是“藝術的精神”,并非是被某些人的語詞定義之后的那種——向外獨特于其他現代主義流派,向內又是絕對同質,仿佛如如不動、亙古不變的精神實體。抽象繪畫只是在形態上作為非再現非具象存在的一種籠統的藝術稱謂,它就像具象繪畫一樣,其內部充滿各種意義上的可能性,它可以用自身的語言結構表征著科學理性精神,也可以非理性的抒情觸摸宇宙與人生的本質,還可以同時嫁接幾種文化傳統沖破原有的使命,以及孤注一擲實驗出完全不像它自己的新形象......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實際上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派別被稱為“抽象派”,并能夠代表以后所有出現的抽象繪畫的全部類型,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與歐洲的至上主義是完全不同的。一切對具體形象進行抽離的繪畫都可以屬于抽象繪畫的范疇,這個動態過程的每一步都在印證著抽象繪畫的可能性。如果用一個公式進行表達的話,那么它就是:
①抽象繪畫的精神=(現代)藝術的精神≠過去(未來)某一特定時期的抽象繪畫/藝術精神
②抽象繪畫的概念>任何人定義的抽象繪畫的概念>所有抽象繪畫的概念“語詞”和各種表現形式
荷蘭藝術家蒙德里安作品
3.對甘陽早期思想的借用
以反傳統著稱的思想家甘陽,在《八十年代文化討論的幾個問題》一文中對“傳統”一詞有過如下精彩的論述:
“......這種把‘傳統’看成過去的觀念,實質上隱含著一個通常不易察覺的假定,亦即把‘傳統’或‘文化傳統’當成了一種已經定型的東西,當成了一種絕對的、固定化了的東西。也就是說,凡是‘過去’沒有的東西就不屬于‘傳統’......把‘傳統’等同于‘過去’那就必然會以犧牲現在為代價,因為這種傳統觀總是以‘過去已經存在’的東西為尺度來衡量現在的文化是不是標準地道的中國文化‘傳統’,從而也就把現在納入過去的范疇,拉近了過去的框架;而現在既然已經下水,則未來自然也就不能不跟著入籠,由此,現在也好,未來也罷,統統都被裝進了過去這寶瓶之中,統統只不過是那同一個恒定不變而又能循環往復的‘過去’......我們認為,‘傳統’是流動于過去、現在、未來這整個時間性中的一種‘過程’,而不是在過去就已經凝結成型的一種‘實體’,因此,傳統的真正落腳點是在‘未來’而不是在‘過去’。這就是說,傳統乃是‘尚未被規定的東西’,它永遠處在制作之中,創造之中,永遠向‘未來’敞開著無窮的可能性或說‘可能世界’,正因為如此,‘傳統’絕不可能只等于‘過去已經存在的東西’,恰恰相反,傳統首先就意味著‘未來可能出現的東西’......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述,我們不妨說,真正的過去大于‘過去已經存在的東西’,而等于‘過去已經存在的東西’加‘過去不曾存在的東西’之和;同樣的,真正的現在大于‘現在已經存在的東西’,而等于‘現在已經存在的東西’加‘現在不曾存在的東西’之總和,話句話說,真的過去、真的現在,與真的未來實是同一不二的東西,它們都是具有一種‘超出自身’的性質,都具有一種‘向著可能性存在’的動態結構。”
以此思路,將“抽象繪畫”等同于“過去的抽象繪畫”(更何況過去的抽象繪畫本身就是難以統籌的)是不完整的,真正的抽象繪畫必須是“過去已經存在的抽象繪畫”加“未來可能出現的抽象繪畫”之總和。那種企圖將“抽象繪畫”這樣一個生動的概念,為其在歷史中尋找并制定出一套永恒的精神本質,再將其用一個“語詞”定義的做法,在后來的更多抽象繪畫的開拓者與相信其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反觀自身的重要手段的參與者那里將變得輕如鴻毛。由此,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抽象繪畫”的概念及其精神都是絕對自由的!
瑞士藝術家克利作品
“原教旨主義‘抽象繪畫’”的終結
1.東、西方的“自由”與“現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