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畫家裴開元:澄懷味象 境由心生
記者:裴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既是一位軍人,又是一位畫家,那么軍旅生涯對您的藝術創作有什么影響?
裴開元:首先,軍隊是一個特殊的戰斗集體,官兵來自五湖四海,俗語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說明,無論戰時還是平時,軍隊的流動性都很大,有很多不確定性。我有幸經歷了三十多年軍營生活的熏陶和歷練,尤其最初我是從南方到北國邊陲軍營的,有很大的地域差別。有了當兵的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堅韌不拔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和無需提醒的自覺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意義。這也使得我在后來的藝術創作活動中,無論面臨怎樣的困境,都能夠愈挫愈勇,始終堅守自己的藝術夢想,向著既定目標邁進。
其次,軍營也是我繪畫事業的起點,也是我理想升起的地方。而火熱的軍營生活不僅賦予了我藝術創作靈感,更是誕生我的藝術生命的搖籃。比如,我的主題性人物畫創作就是很好的證明。
記者:通過欣賞您的畫作,感嘆于您對藝術創作的傾心與執著,那么,在藝術道路上,您是如何理解生活與創作、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裴開元:在藝術實踐過程中,我認為,生活始終是第一位的。任何一種文化活動,都是要有對生活的觀察感悟,深刻理解與經驗的不斷積累的過程。換言之,沒有實踐,就沒有經驗。只有在實踐中摸索、提升,尤其是提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才會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就好比人行走,先是學會走路,才有可能會跑、會跳。繪畫創作亦是如此,先是基本功的訓練,然后到生活中多觀察、多寫生、多感悟,包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都要不遺余力的汲取其精華,然后在實踐中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形成一種較為固定的藝術樣式。可見,所謂創新是相對的,它是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另外,嚴格意義上來說,藝術也是不分“新”與“舊”的,它只有“好”與“不好”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