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增: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藝術經濟學科建設的實踐

單增(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藝術管理系主任)
藝術管理學是在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高度發展進程中,融貫多學科研究并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有序轉換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涉及到藝術學、藝術史,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心理學以及政治學,政策與法規,演藝與大眾傳媒,博物館收藏及藝術展示等。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矚目!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國在社會生產與物質消費方面達到非常高的歷史階段。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中國和世界已經前所未有地融為有機整體。
今天,在這個時代迅速疊變,全球化、數字化、圖像化時代,世界經歷了全球化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后,各國正掀起一股國家與民粹主義思潮,當數字化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洶涌而來的時候,當人類面對人工智能與基因研究和量子共振研究所具有的顛覆性思維變革時期,物質的生產消費和不平衡貿易引發非同尋常的心靈焦慮,也侵蝕著日常的生活方式,浸潤慰藉著人們心靈與精神的文化生產與消費凸現出獨特的意味!藝術管理教育將面臨何種挑戰?如何激發跨文化的多學科語境的藝術管理教育進行宏觀文化戰略性思考?如何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
西方藝術管理教育在其百年藝術市場的傳統背景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一個成熟、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國內,隨著藝術品商品化,藝術產品的市場化發展,各類博物館、藝術場館、藝術機構、組織數量大增,社會與市場急需專業的管理人才。如何培養具有文化擔當,深遠獨特的眼光和視角,經驗豐富,具備專業水準的國際型藝術管理精英?
今天,對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藝術管理專業建設剛剛起步,藝術實踐和社會需求等相關領域已經發展走到了學院教育的前面。專業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特別是智能化時代藝術管理開展的可能性和方式、不同藝術門類的藝術管理教育學科建設的共性與個性探討、藝術管理機構與院校交流機制與人才供需、文化政策與產業化運作對藝術管理的影響,成為今天全國藝術管理教育開拓者,專業藝術機構、媒體和文創產業領域精英的專業話題。
在大數據、智能化背景下,倡導“多元、跨界、智能、創新、共享”理念,展開新時期多維度“文化藝術管理共同體”、共享新時代文化資源的模式探討,如何在新時代突破地緣、文化、城鄉和行業壁壘藩籬,以互聯互結的智慧,共同激發當下藝術生產、藝術教育向社會化文化資源轉換,強化藝術管理教育一體化的實踐。是全民提倡創新和構建文化自信的機遇。
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現代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被譽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在90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風雨,歲月流轉,人事代謝,而初心不變。學院秉承“行健、居敬、會通、履遠”校訓,營造“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養環境。針對國內藝術管理教育發展勢態及戰略定點的需求和增長契機,學科齊全,并不斷完善學科發展格局。中國美術學院秉承學院優良傳統,擔當引領型和示范性責任,在人才培養和國家文化戰略方面,進行藝術教育改革創新。2015進行結構性改革,根據學科門類規劃,創建十所二級學院。其中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作為特色創新學院,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的視覺藝術管理、美術教育和藝術鑒藏人才。學院設置藝術管理系、藝術教育系、藝術鑒藏系。藝術管理系設置了藝術行政管理、藝術傳播管理、藝術經濟研究,以及文化產業研究、跨文化推廣等研究方向。教學目標強化藝術人文和理論綜合修養素質,拓展綜合學術視野,夯實藝術文化核心價值以及研究方法論。2017年藝術管理專業獲得教育部批準專業招生代碼(130102T),這一專業的正式設置,今后將會有更多的院校把藝術管理作為學科專業的重要增長點來進行規劃和發展。在時代的征程中,藝術管理及其教育將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深入研討學科發展,落實課程設置,推進不同藝術門類專業課程的制定和并持續開展基礎性的課程建設,完善學科結構,建構較為全面的東方藝術管理教學體系。
近期一系列文化政策出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向我們預示著新一輪文化經濟熱潮的到來!文化產業預計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依照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藝術管理專業發展余地巨大,人才稀缺,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藝術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將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世界性推廣!
藝術管理共同體倡導多元互通,共享共榮,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必將為當代中國發展塑造新的格局、為藝術管理開辟新的境界。
2019.1.11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