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生命力去進攻 ——羅云的治藝之路
在我的印象中,羅云一直執著于水墨人物畫的研究。我見過他的人物畫作品,有鴻篇巨制的主題性繪畫,也有立軸斗方小品,大致有幾方面的內容。一是人物寫生,顯然是“學院式”教育的產物。借用西畫訓練方法,將素描、色彩、速寫、解剖學、透視學融入中國畫的筆墨之中,通過人物寫生作為造型的基本功訓練解決筆墨與造型的融合問題,是當前中國高等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專業的重要教學手段。它的功能在于搜集素材、訓練基本功和直接創作,這也是成功的繪畫大家們歷經多年藝術實踐的經驗總結。正是基于此種目的,不僅在中央美院就讀期間,還是在首都師大、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協人物畫高研班研究期間,以至此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進行創作期間,羅云都沒有放松人物寫生這一重要環節。堅持人物寫生,以此推動自己人物畫創作深入的發展,已成為羅云藝術之旅的自覺追求。他的水墨人物寫生,既是畫家有感而發、不吐不快的載體,又是他探索水墨語言多種可能性的研究課題。他以一種現代水墨語言的“修辭”方式,拉近自己與所畫人物的距離,在姿態的塑造、神情的刻畫、氛境的營造中,既強調骨線的表現性,又在勾勒與皴擦中找到一種錯落有致的氣韻,并在墨色的抒寫間傳達對人物精神的種種個人感受。強調想象力和主觀情緒表達,致使他的人物寫生向著創作的層面接近,更具作品化的特點。

白石老人像189x90
二是主題性創作。大凡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藝術家,沒有不進行主題性繪畫創作的;通過創作,又可以檢驗畫家的造型能力和筆墨技藝掌握的水準,這似乎是每個藝術家的必經之路。1998年8月,天賜良機,羅云有機會到西部藏區訪問寫生。在那里,他發現了一片令他身心感動的人們和土地。此后,他又多次走進西藏,每每使他激動、亢奮,則以不可抑制的激情畫了一批洋溢著靈感的寫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索回味,他開始了“藏民系列”的創作。應運而生的《幸福時光》、《遠去的歌》、《陽光璀璨》、《朝圣的路上》等作品都是畫家深入雪域高原后創作的主題性繪畫,證明了畫家在感受的基礎上表現感覺的能力。生命的激情會促使藝術表現的升華,并最終導致個人風格的形成。他的作品屢屢被入選參加全國性的水墨畫大展,不僅肯定了他的繪畫風格所達到的高度,也使他擁有了中國美術家會員的資格。在“藏民系列”作品中,我特別偏愛《蒼生》和《康巴漢子》,這兩幅作品,都是以近似肖像畫的構圖,運用寫實手法,在繼承民族傳統優長的基礎上吸收西畫的某些技法而使中國畫的表現手法更為豐富的精心刻畫之作。無論是《蒼生》中祈求神明賜福的含辛茹苦的老阿媽,還是面頰上爬滿深深淺淺皴紋的飽經風霜的《康巴漢子》,那種大特寫、大制作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和張力,那種凝重、深沉、豐富的寫實風格所突顯人物內心世界帶來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都顯示出畫家不同凡響的審美取向和獨特的創造力。如果說,羅云的人物寫生偏重于描繪再現,情感強烈而單純,那么,他的“藏民系列”則偏重抒發表現,情感內斂而復雜。由直感人生深入到咀嚼人生,羅云表現藏民人生的幅幅作品,無不積淀著畫家對默默忍受命運、甘于人生艱辛的雪域子民一種深隱的關切和戀念。

憧憬未來189x90
毫無疑問,歷盡滄桑的藏民與羅云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已過不惑之年的父親、事業奮求者,他也長期負重,也曾像藏民那么勞頓、忍受和喘息,甚至也有過他們那樣的迷惘和自足。以真誠的心畫真情的活,總不免要把自己投影于作品的。

從悲壯到豪邁6500x2400
時間距離會使人的心境變遷,映射著心境表現的作品也會隨之變化。由此產生羅云的第三類作品,即那些輕松、隨意、靈動地表現古今名人高士的水墨人物作品,“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番靈奇”。他畫《白石老人》、《弘一大師》、《黃賓虹》之類的造像,以鮮活率意的筆法放筆直取,含蒼帶潤,書寫心底的欽羨之情;他畫《竹林七賢圖》、《蘭亭修圖》等古代文人的雅士之風,形隨于心,筆寄于意,抒發懷古之幽思;他畫《東坡賞梅》、《達摩面壁》、《羲之愛鵝》、《醉仙圖》等傳唱久遠的佳話,想象的情節,夸張的姿態,瀟灑的筆墨,涵詠著華夏文明的五光十色。如果把這類作品和“藏民系列”做個整體的比較,還可以看到畫家心境的階段性落差:前者的強烈、肅穆、蒼涼和壓抑慢慢轉化為后者的平靜、優雅、飄逸與明朗,沉重的筆調已變為清寂的歌吟,表現的多是“如詩如歌”婉約清新的意境。從“人物寫生”到“藏民系列”,從“人物造像”再到古典人物小品,當他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認認真真地做些文章,并決心終生做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更自覺地反思古代傳統和近現代傳統。

黃傘下的情侶136x68
或許是浙派畫家周昌谷、方增先等把花鳥畫明快灑脫的用筆融于人物畫,創造了墨瀋淋漓的風格對他的影響,或許是他在審視歷代傳統繪畫的文脈中體悟到花鳥畫的用筆用墨,較之山水、人物更具寫意筆墨的代表性,更能體現傳統文人畫的筆墨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羅云敏感到需要補上花鳥畫這一課以提升人物畫對筆墨的訴求。于是,他痛下苦功,力攻“花鳥”這一關。可貴的是,他沒有在花鳥題材的選擇上普遍開花,而以一股鍥而不舍的精神,只專注于在梅花和毛驢這兩種題材的水墨表現上著力,孜孜以求,反復摸索,終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之中鑄成大器,聲譽鵲起,其獨特的風貌令世人矚目。

康巴老人68x68
顯然,他的寫意梅花和毛驢的成功得益于他幼承家學,早年打下的書法和篆刻功底。他曾隨父研習金石,讀詩、讀史、讀儒道釋三家學說,并以篆刻名揚鄉里。在書法上,他始學魏碑、唐楷,又學米芾、黃山谷,后來喜愛草書,以八大、王鐸的筆法結合現代結構,使字與字筆勢相連,行與行筆韻互應,整幅作品在通盤考慮中更見舒展豪逸之概,在詩書畫印相得益彰中形成新的美感。

南方姑娘136x68
細讀羅云的梅花,繼承了宋、元以后畫梅大家的技法,又師法自然,把西畫的觀察與造型方法融于中國畫的筆墨趣味中,讓梅花與山水結合,與禽鳥結合,與松竹結合,強調以書入畫的原則,賦予梅花以新的語言、活的靈魂,營造出喜氣吉祥、生氣勃勃,與時代品格相一致的種種梅花圖景。他用濕筆寫生氣,用焦墨寫老辣,以動寫靜,以粗寫精,以淡寫雅,以色寫心,以繁寫情,以點寫聲,以線寫意,讓中國傳統美學的開與合、藏與露、聚與散、濃與淡、粗與細在他手中任意揮灑,幻化成不盡的意象樂章,著濃艷于渾厚,涵茂密于清逸,使梅花帶上人格與人品的風采,形成了華貴而典雅、繁茂而雄渾,多彩而和諧的藝術效果。

歐洲風情138x68
古人畫梅多強調梅的高潔、雅逸、孤傲的一面,以稀、以少、以瘦、以疏為美,羅云一掃歷代文人畫梅那種蕭瑟清冷的情調,而以繁花密蕊、濃艷瑰麗、挺拔剛健、笑臨春風的面貌,著力表現梅花“昂首怒放,香飄天外”的光彩和凌風傲雪、不屈不撓的精神。風格即人,畫如其人。這種風格化的藝術語言,正是羅云心胸豁達、生性寬厚、侍人真誠、重情重義的人格外化。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畫梅的奔放與熱情,既不同于宋人楊無咎、馬遠等人的那種“疏枝潛粉”,也不同于元人王冕、明人唐寅的“清影橫斜”,還不同于清人吳昌碩的“古樸蒼辣”,深研其理法與意象符號的運用又仿佛都有他們的蹤跡,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一個當代畫家,不再醉心于那種冷峻情奇、書卷出香的孤芳自賞,而是以梅花品格寄托志向、砥礪節操,去尋找并試圖表達現代人的某種感受,去顯示梅花的“人格化”魅力,這是羅云為梅花造像的顯著特點。羅云畫梅的種種樣式,便是由此生發出來的。為了畫好梅花,羅云不僅在院中自種數十種梅花,還曾多次到生活中寫生,在風、晴、雨、雪中觀察梅花的情形,研究梅花從含苞到盛開的全過程及正側、俯仰、向背的不同角度變化。同時,他念念不忘誦讀古今詠梅詩詞名句,揣摩用筆用墨運行的方法,冥想變幻莫測的畫面,并作了大量的寫生筆記和速寫。羅云梅花正是源于生活而有意揚棄前人的筆墨程式,從畫面形式的自身要求出發,探索、創立自己的種種表現樣式,使自己的作品洋溢著時代氣息,充滿天趣、人趣和物趣。

桑科草原136x668
談到畫驢,很自然地想起繪畫大師黃胄筆下的《百驢圖》,他以“必攻”和“不守”的精神,“集中生命力去進攻”(黃胄語),開創了水墨畫驢的表現性意象,諸多至精至華的力作,浸人肺腑,撩人心弦。應該說,羅云的毛驢是沿著黃胄先生的創造性一路走下去的,最直接地繼承了黃胄筆墨的激情性、審美的現代性和結構的開放性,體現在作品中的文本特點是在生意盎然中以意為主的自由抒寫——夸張、變形與隨心所欲,是遠離物象形的束縛而向“心象”的自由轉換與提升,是在“潑、寫、點、”中以運動性、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去選擇筆墨秩序、形式與空間結構,在含蓄與抽象的意味中獲得水墨更為純粹的意義。

索瑪花136x68
羅云畫驢是很下功夫的,但他不是對先賢作品的模仿與復制,而是把畫驢作為探討中國畫筆墨的試驗田,通過反復練習,掌握規律,以此攻克筆墨關,達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之目的。和他進行人物畫創作一樣,羅云緊緊抓住的是“寫生”這一重要環節,堅持不懈地到生活中汲取源頭活水。從北方山村到塔里木河岸,凡是有驢的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蹤影。“生活為我出新意,我為生活傳精神”(石魯語)。羅云筆下驢所以稚態可掬、活靈活現、生動可愛,都是他注重“寫生”的觀察和實踐的結果,也是他獲得成功的真諦。

吳燁體操教練136x68
羅云畫驢,以水墨寫意為主,下筆果斷,上墨潤澤,墨中見筆,筆中透線,筆墨交融成趣而又各自分明,顯示出有骨有肉的筆情墨趣。驢的形象或聚或散,或藏或露,或健步前行,或顧盼傳情,整幅畫作在經意與不經意中一氣呵成,盡顯驢的神韻與精神。其中筆痕墨跡之美、意象氤氳之美,呈現出特有的藝術個性。尤其是他的近作《百驢圖》長卷,充分地體現了以上的特色,其洋洋灑灑,通篇連貫的氣韻,其千姿百態、萬種風情的群驢,可與黃胄先生的《百驢圖》媲美。

心語136x68
羅云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畫驢,還在于他描畫與驢相互依傍的民族。他常讓新疆美麗的維族姑娘躍然紙上,讓群驢與人物結合,讓水墨與色彩輝映,他把驢畫成人類的朋友,畫成人類的伴侶,他用畫筆寫出了驢性憨拙可愛的純真和種種無言的栩栩如生狀態。“歷經人間不平路,不向人間訴不平”,這正是畫家自己精神的寄托與寫照,也是畫家對這種高尚的“毛驢”精神的頌揚。
羅云作品展示

幸福時光2000x2000
黃胄先生說過:“‘一門精’就可以把水平提上去,許多大藝術家都有這樣的經驗。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梅蘭芳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幾出戲。”我沒有問過羅云,從“畫梅”到“畫驢”是否曾受黃胄先生這種理念的影響,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藝術的道路上,他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腳步,而是以一個大藝術家的胸襟去面對自己的追求和目標。每前行一步,他還會像科研攻關一樣,集中精力從另一個制高點上突破,也許是畫荷,也許是畫馬,如此反復探索,積蓄學養,漸修漸進,他的藝術是不可限量的。

雪域之花136x68

彝家姐妹136x68

彝族風情136x68
羅云藝術簡歷
羅云,男,1964年生于四川南部,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先后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國家畫院、榮寶齋畫院高研班。現定居北京。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徐悲鴻畫院院士,北京軍地書畫研究院藝委會副主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國家畫院、榮寶齋畫院劉大為工作室訪問學者兼課程班班長,河北美術學院、京華美術館人物畫高研班導師。
2008年被《中國書畫》雜志評為“最具升值潛力藝術家”;2010年、2012年分別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30位人物畫家之一”;2011年,羅云國畫作品《從悲壯走向豪邁》獲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等聯合評選頒發的“紀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全國美術作品金獎”;2011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和四川省文聯聯合授予“第一批巴蜀畫派影響力代表人物”。
作品及評論刊載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中華兒女》、《美術》、《全國兩會特刊》、《榮寶齋》、《巴蜀畫派》、《中華美術》、《中國藝術報》、《美術報》、《藝術市場》、《中國書畫報》等全國100多家報刊媒體。
出版有《羅云人物畫集》、《羅云花鳥畫集》、《羅云水墨毛驢》、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匠之門—羅云俄羅斯人物寫生》、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匠之門—羅云寫意梅花精品》、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羅云畫集》、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案頭繪畫素材毛驢篇》、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大系羅云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圖錄》等20余部個人作品專著。
近年來,羅云在中國美術館和全國50多個城市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50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釣魚臺國賓館、中國國家畫院、榮寶齋、巴蜀畫派等30多家藝術機構及國外10多個藝術館和個人收藏。
羅云的藝術成就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美術報》、《榮寶齋》、《藝術市場》、《中國畫廊》、《西南航空》、《巴蜀畫派》以及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江蘇電視臺、新疆電視臺、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中新網、雅昌藝術網、中華美網、巴蜀畫派網等國內外100多家主流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報道。
曾受邀訪問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意大利等國際知名藝術院校和美術館。
重要藝術展覽:
1990年,《童年》參加在徐悲鴻紀念館舉辦的“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展”;
1991年參加人民大會堂《建黨七十周年全國百人名家畫展筆會》。
1992年,油畫《靜物》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首屆油畫靜物展”,榮獲優秀獎;
1994年,國畫作品《蒼生》參加1994全國中國油畫精品展,獲得優秀獎;
1995年,參加“紀念徐悲鴻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展”; 1995年,在紀念中國工會成立70周年全國書法美術攝影大展中榮獲特等獎;
199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羅云書畫個人展”;
1999年,參加“鑫光杯迎澳門回歸中國畫精品展”;
1999年,參加由中央電視臺和文物出版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書法篆刻電視大賽”,榮獲優秀獎;
2000年,參加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展;
2001年,參加廣東畫院舉辦的“百年中國畫展”廣東畫院展廳羅云個人展;
2002年,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03年,參加“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全國中國畫展”;
2004年,在安徽黃山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05年,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中國畫展;
2006年,在榮寶齋畫院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06年,在山東威海美術館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07年,在江蘇鄭板橋故里舉辦羅云個人畫展,創作的鄭板橋畫像,由當地政府收藏;同年并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畫水墨畫展》;
2007年,參加中國國家畫院舉辦的“當代書畫名家展”;
2007年,參加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中日書法交流展”和“中韓書法交流展”;
2007年,在山東臨沂王羲之故里舉辦“羅云個人畫展”,創作諸葛亮畫像,由當地政府收藏;
2008年,在山東臨沂展覽館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08年,參加中國國家畫院舉辦的“當代書畫名家展”;
2008年,參加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日書法交流展”和“中韓書法交流展”;
2009年,參加榮寶齋畫院在山東舉辦的全國畫展;
2010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全國中國畫優秀作品展”;
2010年,參加中國國家畫院舉辦的“當代書畫名家展”;
2011年,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優秀作品展”;
2011年,巨幅中國畫《從悲壯走向豪邁》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聯聯合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四川更加美麗優秀美術作品展”;同年,在成都新會展中心舉辦的“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成都巡展。該作品獲得全國美術作品金獎;
2012年,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組織的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藝術家采風創作展”;出版《大匠之門——羅云俄羅斯人物畫集》;
2013年,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組織的在美國舉辦的“中國藝術家采風創作展”;
2013年,參加“財富論壇全國美術活動”,并為出席財富全球論壇的外國政要和商業領袖作畫;
2014年,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組織的在印度舉辦的“中國藝術家采風創作展”;
2015年,參加首屆中國巴蜀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羅云個人作品展;
2015年,參加《藝術市場》雜志社美術館舉辦的羅云個人畫展;
2016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巴蜀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羅云個人畫展;
2016年,參加榮寶齋畫院舉辦的“劉大為美術高研班”訪問學者,組織全國藝術家采風創作,在新疆喀什、山東濟南、江蘇揚州、安徽黃山等地采風創作,并舉辦大型展覽;
2017年,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歐洲中國藝術家優秀作品展”;
2017年,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辦的“歐洲中國藝術家優秀作品展”;
2017年,參加河北美術學院、京華美術館等機構舉辦的“中國書畫名家30家全國巡展”,作品在全國30個城市巡回展覽;
2018年,參加“中國書畫名家30人”在全國30個城市的巡展,同期舉辦“羅云藝術學術研討會”。全國100多家新聞媒體參與報道。
羅云作品拍賣記錄:
2004年12月羅云作品《鐘馗》參加深圳市藝術品拍賣行拍賣。
2008年11月羅云作品《弘一法師》參加東方國際拍賣。
2008年12月羅云作品《趕驢圖》參加參加成名翰墨(北京)文化傳播拍賣。
2010年6月羅云作品《報春圖》參加成名翰墨(北京)文化傳播拍賣。
2012年10月羅云作品《報春圖》參加開源拍賣。
2013年6月羅云作品《草原雄鷹》參加上海尚敷精舍拍賣有限公司。
2014年1月羅云作品《歲月》參加青島中藝拍賣。
2014年4月羅云作品《晨沐》參加天津市同方國際拍賣。
2015年12月羅云作品《牧驢姑娘》參加寶墩秋季拍賣會。
2015年12月羅云作品《俄羅斯藝術家》、《半醉凌風》、《群驢圖》參加四川寶墩拍賣。
2016年5月羅云作品《三驢圖》扇面參加四川寶墩拍賣。
2016年11月羅云作品《草原初春》參加上海尚敷精舍拍賣有限公司。
2016年4月羅云作品《五驢圖》參加成功書畫家網拍賣。
2018年1月羅云作品《百驢圖》參加勞倫斯國際拍賣。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