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毅《中國畫家研究·山水卷》之——于志學:冰雪畫派生根當代畫壇

于志學近照
于志學,冰雪山水畫創始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專家工作室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專家工作室導師、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藝術創作院名譽院長、黑龍江省美協名譽主席、黑龍江省畫院榮譽院長、黑龍江省國畫會會長,冰雪畫藝術研究會會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第六屆中國美協理事、中國作協會員。作品《塞外曲》,1979年榮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三等獎;1983年最先進入英國倫敦國際出版中心的《世界名人錄》1987年獲美國國際傳記研究院授予的金鑰匙獎牌和終生榮譽勛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獲美國首屆國際藝術大賽繪畫類一等獎;1992年作品《雪月送糧圖》獲中國美協頒發的金獎;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1995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頒發的“中國畫學術精誠獎”。1997年作品《牧鹿女》獲文化部、中國詩書畫院頒發的《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銅獎; 2004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授予“黃賓虹獎”。2005年獲柬埔寨文化部授予的“吳哥文化獎”。2006年獲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頒發的黑龍江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2009年俄羅斯阿穆爾州政府和阿穆爾州藝術創作協會分別向于志學頒發了“文化貢獻獎”和“成就獎”證書與勛章。2010年獲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頒發的“藝術成就獎”。2011年獲聯合國新紀元世界藝術聯盟藝術科學院院士。2014年散文集《荒原勁草》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代表作《雪漫興安》、《密林深處》、《黃山雪韻圖》、《圣靈之光》、《雪影》等。現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學畫集》、于志學文集《雪園漫筆》、《大柳樹的兒子》、《荒原勁草》《大氣叢書 于志學》《東方藝術.于志學專刊》、《文化時空.于志學專刊》、《中國美術家檔案、于志學卷》《觸類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學畫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畫法》等專著。

2009 極地風光
于志學:冰雪畫派生根當代畫壇
李人毅
我是黑龍江人,當兵離開了家鄉,這次回到哈爾濱參加第三屆冰雪畫派作品展的太陽島冰雪畫派論壇很高興。我看了畫展以后,感到格外親切,大家都師承于志學,可他們作品的面貌都各有差異,每個人之間的差異說明了一個畫派風格的多樣性。
因為生在黑龍江,當看到表現我所熟悉的作品時,我就想,這個景象我當年見過,但一直沒畫過,假如我來畫時,我會怎么畫呢,我腦子里轉的都是這些問題。從這一個角度讀畫,也在加深對畫家的了解,我覺得每個畫家對藝術的投入、對審美的理想和追求上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我的發言有兩個內容,第一,“遠看于志學,冰雪山水誕生了”;第二,“近看當代畫壇,冰雪畫派生根了。”

北極 2004年 136x68cm
一、于志學老師的發展靠的是厚積薄發
說起于志學老師,我倆是在我到《美術》雜志后見面認識的。實際上我早就了解于志學老師,只是沒有謀面。那還是我在讀初中時,應該是1963年到1964年的冬季,《黑龍江農村報》連續發表農民詩人霍滿生的長詩《鐵牛傳》,看到了于志學、王純信畫的插圖。每期一段內容,前邊是詩,后面是畫。于志學老師在塑造《鐵牛傳》里的人物時,用的是鐵線描,無論是對窮苦百姓的刻畫,還是對地主鄉紳的描繪,都特別地生動。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原來于老師是畫人物畫步入畫壇的。人物造型能力強,用線的基本功熟練又扎實,這說明一個畫家的成功,就是靠綜合素質來推進的。

南極即景 2013年 96X59cm
那時候我把《黑龍江農村報》搜集來,將連載內容一期一期剪下做了個剪貼本,照上面的圖一幅一幅的畫著,這是我最早收藏和臨摹于老師的作品。這首詩和于志學、王純信兩位老師的插圖給我少年時期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還難以忘懷。應該說在我初學美術的時候,臨習過于志學的鐵線描人物插圖,他也成為我的老師。我的這段往事,應是一個歷史性的見證,說明了于志學的成功是求索路上的厚積薄發。
六十年代后期我看到一批于老師畫的國畫作品麋鹿(四不象)的原作,畫中強調筆墨,用線很剛勁。在七十年代的《黑龍江畫報》和《解放軍畫報》上,他發表反映鄂溫克生活的國畫,從構圖到人物的塑造都很成功。就在我以為他是位人物畫家時,在八十年代的《美術》雜志上,卻又看到了他的一幅冰雪山水畫,是冬日下的冰川,那遠山樹,特別震憾。他用全新的畫法,把雪景畫畫出了自己的特色。
他是把東北這種地域性的景觀,用自己的技法表現出來。立足于生活創造新的技法,展現了地域風貌。以后在各種展覽上看他的原作,同時又看到許多人都學習他的技法,形成了一種氛圍。
就這樣,遠看于志學,冰雪畫派誕生了。

雪漫興安 1984年 118X141cm
二、從畫派形成的四個條件看于志學的歷史作用
當冰雪畫派誕生的時候,我為我的家鄉人驕傲,另外我覺得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地域文明進程的必然結果。
對于一個畫派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有四個條件。
第一,有一個具有探索精神和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的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的素質很重要,他要想辦一件事,就要把這件事辦好,東北話說,應該是個有出息的人。在蠻荒的東北黑土地,有著產生這樣領軍人物的土壤。
第二,在長時間的探索過程中,形成了畫派的地域特質和學術面貌,并經過時間的驗證在畫壇上得到了關注和認可,甚至推崇。這幾年常遇到過一些自稱為開宗立派的人物,其實才畫三年,搞出個小花樣,就想立派開宗,只能成一個笑柄。

圣靈之光 2004年 120X120cm
第三,畫派的形成,要有宗旨、有核心,并且有著向心力與凝聚力的藝術群體。這是支撐一個畫派所必須具有的精神力量與文化認同。同時,還要可持續發展,并且能夠承傳的后續人才庫。
第四,要有足以在當代畫壇叫得響立得住的代表性作品來標識畫派風貌。一個畫派沒有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代表性作品,是很難形成藝術高度,更不用說前行的后勁了。
在這四個條件中,有一個領軍人物和有典型作品很重要。尤其是領軍人物,這是標志畫派的先決條件。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團結起來,形成一個群體的擁戴意識,才能形成一個派別。從這點來說,冰雪山水的領軍人物于志學老師當之無愧,我們大家擁戴他也是心悅誠服。為此,冰雪山畫的誕生,是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

素染黃山 局部 2003年
三、冰雪畫派在當代畫壇落地生根
于志學經過十九年的醞釀,去年才提出要打造冰雪畫派。提出打造冰雪畫派,是很有底氣的,打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再敲打錘煉自己,而不是催生和拔苗助長,是錘煉、磨煉自己向前進。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第十九年把這個口號提出來,可說是水到渠成。
如今,冰雪山水已經形成規模。表現在如下三點。1、畫派代表人物于志學是一位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2、于志學獨創的冰雪畫作品,由于地域特色鮮明,已經形成了一個學術特質鮮明的文化符號,受到了高度的評價;3、于志學探索獨創的一整套技法,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后學者趨之若鶩。
通過這三點,說明了冰雪畫派已經標識于世,成為當代畫壇的畫派中的一支勁旅。還要說的是,現在有人采用冰雪畫技法畫人物,并且取得了成功。有的花鳥畫家已經嘗試著用這種方法來進行花鳥畫的創作,也取得了成功。
冰雪畫派的特征鮮明,其形成的歷史淵源,來自于東北特有的民族精神,提出冰雪畫派這個口號,是睿智的,實際的,客觀的,腳踏實地的,所以才有了如此強大的后勁。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規模,有了很大的影響。
于志學老師打出了冰雪畫派這個旗號,既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更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必將形成鮮明的文化符號。
由是說來,近看當代畫壇,冰雪畫派生根了。(2004年12月25日在第三屆冰雪畫派作品展的太陽島冰雪畫派論壇上的發言 發表在2005年《美術》雜志)

封面
《中國畫家研究》這套叢書,既是研究畫家的理論文集,又是圖文并茂的畫集,分人物卷、花鳥卷、山水卷、綜合卷、紀實卷等。在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觀到微觀的視角切入研究對象,既有對畫家群體的考察,還有對當前畫壇走勢的關注,以及對全國性各類美術活動的報道等。叢書以中國畫入題,涵括了油畫、版畫、雕塑、水粉畫、水彩畫,以及工藝美術和書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圖片,令人賞心悅目。
《中國畫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叢書的第二卷。
由于本書形式別開生面,呈現理論研究和作品欣賞相統一的閱讀模式,自《中國畫家研究·花鳥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讀者和業內人士的廣泛歡迎。這套叢書將陸續出版。
本書的作者,是集作家與畫家于一身的文化學者李人毅。他除了進行文學、美術的創作外,多年來致力于美術理論研討和畫家研究工作。新世紀之初,曾受聘于《美術》雜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劃、報道了許多全國性的大型美術理論研討會,發表了許多學術觀點鮮明的論文。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對當代畫家進行專題研討,尤其關注中靑年畫家的成長,寫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國內各種媒體上廣為刊發與轉載。
本冊為山水卷,收錄了三十余篇評論文章,畫家排列以年庚為序。本書有對黃賓虹的專題研究論文,有對老畫家孫恩同、于志學、謝欣、周韶華、梁世雄的學術解析,還有對牟成、姚伯齊、張松、朱道平、王慧智、呂德品、張輝、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對劉思東、周鼎、孔凡智、楊陽、李傳新等畫家作品的賞評。文中不見某些冗長的贅語和套話,行文清晰明了,評價客觀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對邱漢橋、許自敬、丁杰、張英才、陳玉蓮、王有民、胡剛、匡偉光、陳迎平、黃仕強等人生狀態和藝術成長關系的研討,更充滿了一個美術理論家對發展中畫家的人文關懷。其中,也有對象王中才那樣由作家轉身到畫家的個案研究,體現了作者研究對象的多樣性。
在文中,作者還注重對畫家技法的研究,從筆墨規律上歸納整理出畫家實踐成果,并上升到學術層面來認識,無論對畫家和書畫愛好者都有著啟迪性意義。
《中國畫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雋永,具有散文風格,使原本刻板說教的評論文章,成為了娓娓道來的,喻情傳道的丹青美文。加之與藝術家風格多樣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編輯整合,使讀者在了解畫家經歷,欣賞畫家作品,研討畫作技藝的同時,進行美育熏陶,不失為一套別開生面的美術理論著作。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藝術簡歷
李人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1948年生于黑龍江省海倫縣海北鎮。堂號為:海北草堂、閣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開始發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1989年調入沈陽軍區文藝創作室任專職畫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術》雜志主編助理、編委,現任《人民美術網》總編。
多年來堅持美術理論研究,參與和報道了許多全國重大美術理論研討活動,尤其關注發展中畫家和當代畫壇大勢,著述頗豐。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關大捷》、《國難來襲——九一八延續的記憶》、《打回老家去——原東北軍111師紀實》《勿忘九一八畫傳》(與李東紅合作)《中國當代畫家研究•花鳥卷》《寫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欖風情》等,其中《一個男人的遠村》獲97’東北文學獎。
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新四軍人物畫展”、2009年在長沙舉辦“開國大典人物畫展”、2011年在深圳舉辦“李人毅辛亥人物畫展”,中國畫《鄧子恢》、《譚震林》、《吳竭誠》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