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柱:從書畫記者到書畫家的四十年
在合肥乃至整個安徽書畫圈里,有一個人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可以說沒有被他采訪過的書畫家就稱不上書畫大家。
他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就是早年著名的書畫記者張世柱。

趁全國文物藝術品交流會在合肥赤闌橋舉辦期間,記者到文玩大樓18樓采訪了書畫家、攝影家張世柱老師。張世柱,筆名石著、弘元。1952年生于國家歷史名城古都壽春,長于安徽巢湖市。祖籍山東省清河郡百忍堂。大學新聞出版專業畢業后,在近四十年的新聞宣傳工作中,他先后拍攝了政界、軍界,以及文化經濟專家學者藝術家近千人的照片。其中藝術家包括靳尚誼、劉大為、沈鵬、劉文西、張海、楊曉陽、謝云、方增先、田黎明、陳佩秋、廖靜文、常莎娜、郭公達、王濤、柯文輝及啟功、黃苗子、錢君萄、賴少其、蕭龍士、魯彥周、陳登科、童乃壽等已故大家,被人民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所采用。此外,他還擔任過多家報社攝影記者、執行主編及電視書畫主持人。
可以說,從他二十多歲開始當記者編輯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和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長期浸淫在藝術圈內,又具備新聞宣傳的敏銳、博學廣聞、博采眾長,加之學帖讀碑幾十年不曾間斷,臨融書畫進步很快。書畫報道的過程中,他自然而然地開始了向書畫家的轉變。由于一些書畫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他更近水樓臺得到他們的直接幫助和指教,書畫水平提到得特別的快。尤其近幾年寫出的字有行家評價:頗得古代帝王將相行筆之風,書學大家的學養胎息,作品透析正大氣象,極富文人學者的聰靈,日后必有上升的收藏價值。2014年12月2日,應電影《周恩來在合肥》導演的邀請,為開機儀式寫《百年恩來》、《為人民服務》等二幅作品,受到廣泛的贊譽。

此外,他的繪畫也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筆下的佛教人物,旨在簡約散淡,略無人間煙火,且空靈清逸之氣流布畫外。對此張世柱表示,他作畫前不光考慮到觀畫者的感受,更注重自己內心禪意的表達。相較與尋常的宗教偶像描繪或者世俗的偶像級描述,既不遺余力地通過超級的形象放大,達至“發揚光大”的情感追崇,他則弱化視覺效果,淡化傳統的神仙色彩,追慕禪意的體現,乃至禪學的啟示。可以說能達此境界者,內心必少污染,涉筆自無銅臭,非當前平庸之輩所可相比。
現在他已經是一位系集書畫、攝影、策劃、主持于一身的著名學者型藝術家。很多社會名流爭搶他的書畫作品。其中新華社高級記者,原安徽分社黨組成員、總經理陳寶善,新華社黃山記者站原站長魯迅承以及新華網、九華山佛寺、安徽大學、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中國網、金大地集團、松圓紅木集團等金融和文化界高層精英收藏了他的書畫作品。
廣博的見識讓他擁有平和的心態,他不為名利所累,他更愿意將自己的書畫作品奉獻給人民,服務于大眾。目前有近1000幅作品散播國內外收藏家手中,部分捐贈給社會公益慈善機構和寺院。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領銜策劃參與安徽電視臺、省紅十字會、江淮晨報、安徽網絡電視臺舉辦的書畫義賣賑災活動中,合作二幅書畫作品分別拍得6萬、11萬元,均悉數捐助青海災區。被江淮晨報譽為“愛心書畫家”。近年應約為店鋪、茶館、媒介題寫過招牌刊名。此外,他對社會弱勢群體、學生及軍人登門求字者,原則是無償贈送。此舉受到了受到社會各界和書畫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彈指四十年,張老已經完成了從書畫記者、編輯、攝影家到書畫家的人生蛻變。這一路走來,他始終堅持一個宗旨,人民喜歡的就是好的,做人從藝都是如此!

張世柱藝術簡介:
張世柱,筆名石著、弘元。1952年生于國家歷史名城古都壽春,長于安徽巢湖市。曾擔任美術博覽畫報欄目主持,安徽省書畫院黃山風報執行主編、合肥有線電視書畫界欄目主持人、《大家藝術》雜志執行副主編、安徽消費者報攝影記者等。《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美術博覽》、《書法導報》等媒體曾刊過文章和圖片。《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專家名人錄》等收錄過姓名辭條。
現為中國民盟安徽書畫支部成員、中國佛教書畫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和楹聯學會資深會員。安徽紅旗書畫院(籌)執行院長、安徽世柱畫店總經理、江淮榜草書學會(籌)發起負責人。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