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修:筆墨丹青繪 情系牡丹魂

著名書畫家袁治修牡丹作品
袁治修除了他鐘愛的牡丹繪畫之外還研習書法,從不吝惜汗水、時間與紙筆。他為了習好字,勤于懸肘,廢寢垂筆,他多讀碑帖,自幼喜臨顏柳和歐陽詢之《九成宮》、趙之謙北魏書字帖,常習漢之《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等,并研讀、揣摩當代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其中,沈尹默以及吳子復,就是對袁治修影響最深的兩位當代書法大家。正因為這種包容并蓄的胸襟和思想,讓袁治修的書法綻放光彩,自成一格,備受人們喜愛。

著名書畫家袁治修牡丹作品
“袁治修的書法不賣弄玄虛,不做作技藝,正大端正,雄健樸拙,雍容秀麗。尤其是行書,筆勢遒勁,靜中有動,縱橫姿生,神采飛動,氣概凜然。其書體風格端嚴秀逸,結體勻整,一氣貫之,得自然之妙,從他的字里行間,我們讀到了他的字與心,雅俗共融而不諂媚的人格契合。”我國著名書法家、鵬體草書創始人王云鵬說。
不見書畫見其人,很難想象他的繪畫會和書法是什么樣的風格。袁治修豪爽闊達,是可以像哥們一樣交往的朋友,談吐直言不諱。欣賞其作品,亦能感覺到他的豪放和大氣,卻又多了一絲細膩和想象的空間。

記者隨袁治修參加草原公益行走進林西小學時在其共同創作作品前合影留念
同時,“與善為樂”也是袁治修留給人們另一個最重要的藝術形象。據記者了解,多年來,袁治修參加過近百場社會公益慈善活動,每次公益活動他都積極揮毫潑墨義賣籌款。曾先后被中華志愿者協會、全國大學生就業公益行等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
“人活一輩子,不圖名不圖利,就圖精神有個寄托,干自己想干的事,在人世間留點不滅的痕跡和牡丹花一樣的絢麗人生。”袁治修說。他幾十年載如一日致力于書畫藝術創作,現如今仍然為藝術默默耕耘,并致力于藝術進社區、藝術為人民的社會公益活動。牡丹的雍容華貴為人所稱頌,袁治修以牡丹為題材作畫展示中國文人的傳統。展現出了大自然的美妙風景和花鳥的富貴之態。(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