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筆考究 字字精研——曾祥偉書法鑒與賞、析與評

曾祥偉(左)與本文作者黎展華老師(右)合影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嚴于法度之中,精于豪放之外”。這種主客體合一,博大精深傳統書法的深刻領悟和見解,讓曾祥偉的書法能夠寫出大家氣象,能夠顯示出獨立風神,能夠打造出一批可與古人前賢接近的優秀書法作品。因此,受到同行的稱贊,是時下書法才俊曾祥偉帶給我們審美新的視覺和新的境界。
書法線條承載的是中華民族藝術精神和哲學思想的靈魂,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境界。曾祥偉的書法正是在這基礎上很好的把握了傳統、尊重了古人,從他書法的線條里、結體中看出其形神表面是純傳統的,純客觀的,然而筆鋒上夾帶的情感主觀上卻充滿了當代的審美情愫,并且個性十分的強烈,基于我和曾祥偉是師徒關系,以及長期對曾祥偉書法的觀摩和研究,得出了上述的認識和判斷。
大凡看過曾祥偉現場握管揮毫之狀以及出筆出鋒之態,都會被他筆隨情走、波瀾壯闊、吞吐八方、動靜結合、因勢利導、抑揚頓挫、應機權變、峰回路轉“起、行、收”,的筆勢感到十分的驚訝、感染和佩服,他的一筆一劃,一字一行,大膽下筆,痛快淋漓,通通建立在心中有數的基點上,粗放而又內斂,質樸而又研美,既方圓又奇正,既穩健又跌宕,既濃淡又枯潤,既講筆法又講情感,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燙貼、意態風神?傊钊~茂,師資深厚,一筆一畫一字一行都體現出對傳統的敬畏,人格與自然的跡化,風格、特征、特點,令人過目不忘,令人回味無窮。
觀其書法書寫過程,看似隨意揮灑,任情恣性,實為風規自遠,皆因曾祥偉弱冠之年已經精研四體,熟諳八法,遍臨諸貼,研摹眾碑,幾十年如一日,隨著時光流逝已到不惑之年且開外,閱歷深積,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無論是技法歷練,還是藝術修養都漸修到一定的境界,思想意識上已是閱盡繁華而復歸平淡,追求本真,天然去機心,不用刻意雕琢,而是順手拈來,自然成章,雖無苦心經營卻能暗合法度,看似隨心所欲,卻含睿智之心,意到筆隨,甚至筆墨未到氣已吞,意已足。
在我看來,曾祥偉的書法境界頗高似乎到了“老菊閱世”——空明、淡凈、平和、不爭,又恍如美酒陳釀,氣息醇厚,清香四溢,散發出 一種沁人心脾的純熟之美。尤其是曾祥偉在書法的書寫過程中所追求的“寧可稚氣、野氣、霸氣、不可俗氣,火氣、小氣”,在“拙辣”與“纖巧”中更多選擇一點率性、感性,筆墨暢快淋漓而不失法度,拙樸剛健而不失韻致,含蓄蘊藉,行筆用墨無凝滯,無掛礙,一氣呵成建立在高境界、高格調的獨詣個性表現,直入如來地,達到“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的過人表現。
曾祥偉深深的認識到;書法藝術有大道小道,小道悅人耳目,大道動人心魄,書法只是人格的對象化,書法是一生的修行,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靈修,書法藝術終歸是表現自己的性靈,只有體現獨特性靈的東西,才有審美價值和學術價值,才能登大雅之堂。只有心無旁騖,遠離浮華保持虔誠心態,才能出人頭地,人書俱老,大器晚成。盡管每前進一步,都要去鋪墊與挖掘,可謂一步一重天,必須考慮一筆落下,就要負千年責任一樣去厚待,才能有所建樹。
我看到,曾祥偉書法前行之路,并不是十分的平坦,而且十分艱辛,自己公司的發展,為生計而奔忙的困擾,常常讓他難以抽身與擁有專門的時間去研究,但他會利用清冷的早晨和寂寞的黃昏哪怕擠出一點點的時間也要沉下心來去動筆去鉆研,從來沒有節假日的概念,書法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他自己的辦公室也安放了一張書臺,堆滿了紙張筆墨,并看到了“廢紙三千”,看到了他忙里偷閑、見縫插針去練習,十分的勤勉,下足了功夫,他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書法作品能日益引起書法同道的熱切關注和探究,不能平庸,不能無聲,不能被淹沒。立志要不斷地超越自己,超越同道,超越古人,才能最終站到至高點上,才能在書法史上留下哪怕一個小小的“爪”印,已經心滿意足,善大莫耶。
近日傳來了曾祥偉獲得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入選資格,讓我們看到了他在書法的道路上的漸行漸遠,以及其書法品位價值取向的高度,和未來藝術前景的光芒。
(本文作者黎展華: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藝術家協會南方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執行委員長,廣州國家檔案館藝術顧問,廣州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兼書畫專業委員會主任)
曾祥偉書法作品欣賞:

























曾祥偉藝術簡介:
曾祥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一級書法師,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墨韜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嶺南墨彩畫院副院長,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家協會南創理事,河南省中州書畫院副院長。

圖為曾祥偉的一級書法師證書

圖為曾祥偉的潤格證書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