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犁:淡淡的叛逆和善意的惡作劇
青年藝術家 王犁

《風柜》 35x12cm 王犁
導讀:王犁是一個絕對的“自黑者”,立身于美院這支龐大的藝術隊伍中,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看似喧鬧的性格背后有著極為自主的個人品味,很自在的心性,很高的見識。他遵循著內心一直不變的價值觀念,同時也盡享著自己的獨特個性與適宜于他的生活,人前嬉笑不下功夫,內在功夫卻下得很深。“與其贏了畫,輸了人,我寧愿輸了畫,贏了人”這是一種倔強的氣度,也是其勇氣擔當和對自由的渴望。在現當下這個新媒體的技術統治時代,藝術家在新方法、新媒介、新技術方面的創作越來越活躍,卻在思想性和精神性當中越發的保守缺失,無有創見。王犁的視角,既沒陷于世俗經驗論的怪誕,也不趨從于當下的那種虛無的信靠,他很清晰地面對著自己的心性和追求,真實、單純、趣味、和諧,永遠按照自己的觀照描繪世界。

《火燒的天啊-1》 69x46cm 王犁 2015年
(一)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人不同。我眼前放著一本王犁老師的隨筆藝文《排嶺的天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32開的刊本,純白色的底上一抹輕淺的水墨,翻開書,只見驚艷和才情。他的文字,不造字捏句,卻情感動人;不綺麗悱惻,卻風雅自在。清淺得象山間寧靜的溪流,于絲絲縷縷中帶人走近他平和、清雅、安靜、純樸、豐富的情感世界里。看王犁的文字,迥異于當下社會的流行文品,很接近沈從文的文風,鄉土氣息濃郁,原生態的質樸與粗獷撲面而來,描寫細膩且情感真摯,立意善良,文筆厚道,寫的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朋友和師友,所謂文如其人,王犁的才情、見識、親和友善于書間已然無遺。

傍晚的玫瑰色(紙本彩墨) 70x34cm 王犁 2015年
排嶺是淳安縣城千島湖鎮的舊稱,對于鄉土的厚愛,文中王犁已用了不少筆墨。這片天空曾經浸潤著他的童年期和成長期,有著太多他無法割舍的親情和人物。“我媽媽是一位鄉村裁縫,父親是林業技術人員,大學畢業后就在林場里種樹。我從小跟著外婆在農村長大,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喜歡畫畫,現在我外婆的老房子里還有我涂鴉的墻壁,但我一定不覺得涂鴉就是我走上藝術道路的前提。”王犁逗趣式的自黑無處不在,在既往的人生道路,命途際遇他統而概之為“碰”。
王犁總說自己從小的印象中一直不喜歡父親,這種不喜歡暗含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其實那一代父親都有革命情操,他們都有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無限無產階級革命當中的理想。看著東奔西跑忙碌做裁縫賺錢養家的母親,幼小的王犁心里無端滋生出一種正義感和想要保護母親的男子漢情懷。

《書中的溫情》 69x46cm 王犁 2015年
但對于他的繪畫興趣,父親的理解和支持又讓他深刻銘記于心,父親有很多業余愛好,對子女的培養,只要有興趣就鼓勵,凡是孩子們喜歡的事,他都積極支持。“我父親愛看書,我對書的喜歡有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那是個資料匱乏的年代,能夠看的也只有一些連環畫和八十年代的文學熱潮小說,愛看書習慣和前輩的幫助,讓我不容易地跨過了每一個人生的重要關口,現在居然也成了博士生,我的中小學老師要知道我能攻讀博士,會不相信的。”王犁說。
小學三年級后,在母親的一再要求下,王犁來到縣城父親的身邊。縣城的一切讓剛從農村上來的他感到新奇和新鮮。胡濟民老師是他小學的體育教師兼美術老師,王犁在隨筆中對胡濟民老師曾有一段描寫“上完體育課,一身藍色的運動服,臂上兩側還有兩條白杠杠,拿著一盒粉筆和美術課本走進教室,那精神氣深深地吸引著我這個剛從農村來的孩子。”胡濟民無異于是王犁美育的啟蒙老師,另外如洪勛,胡則周、方新成、孫魯旭、唐新華、潘景友等一些當年在縣城求學期間所接觸到的前輩老師們,成了他回憶中最溫暖而受益的事。無怪乎,無論王犁離開家鄉多少年,在其心里,總是閃耀著溫潤的孺子氣,情感濃郁。
.jpg)
《樹下有個墊子-2》 68.5x34.5cm 王犁 2015年
(二)
第一次從父親口中聽到一個專業詞匯“素描”,王犁還誤以為是種樹的樹苗,因為父親是搞林業的。為此,母親也曾埋怨父親,自己種了一輩子樹,還讓兒子也種樹。聽著讓人忍俊不禁。聽似笑談,實則是王犁的一種豁達隨和,也是他博覽群書后所蓄就的達觀內在,他就以這樣的方式突然讓你消除了陌生感和拘束感。
“正式了解到素描是什么,是通過父親的一個朋友介紹見到秦大虎老師,他真正告訴我考美術院校要學素描,并在家的餐桌邊給我示范什么是素描,我至今還留著初中畢業前后秦大虎老師給我示范的速寫,我有懷舊情結。”凡是王犁接觸過的先賢和藝界前輩,他都懷著極大的尊敬和仰止之心,即便是同輩好友或年青藝術家,凡他認為比他好的,他都真心推崇備至,這是他的另一種心胸,有容乃大。
“為了考美院,我來到杭州高復。到了杭州才發現,在縣城被老師肯定的這點專業才華到了杭州好象根本不是什么,在很多受過正規訓練的孩子面前,我的這點畫畫才能突然不算什么了,他們畫得太好了,我被徹底刺激到了。”對此,王犁內心充滿著對母校前輩師長的感激。
.jpg)
《湖灣》 68.5x34cm 王犁 2015年
有一位哲人說過,最終解決問題的是意志,而不是才智。這句話對于王犁的畢業創作而言再是恰當不過。“臨近畢業創作,我因為外語很差,三級沒考過,按學校的要求是沒有辦法給文憑的。當時的我也有一股倔勁,覺得在文憑和把畫畫好中選擇,我肯定選擇畫張好畫,但也有“知英語難而退”的嫌疑,沒頭沒腦的整理西藏寫生回來的草圖和資料,在畢業前的四個月里,畫了一張2米×8米的創作,當時畢業指導教師是班主任吳憲生先生,他要求學生都要有很扎實的素描功底。所以看完草圖,覺得我的造型能力沒法畫完這么多人的組合。我平時是挺懂得變通的一個人,但這個時候突然頂住了,就一頭扎進寫實的畢業創作中。老師都比較喜歡在專業上硬頂的人,所以吳憲生老師也幫助我做了很多示范和修改。在畫畢業創作的過程中,我的基本功也進步了,我是邊創作邊補自己不如別人的基本功,美院有很多有才華的人,往往他們后面沒有這個勁和精力去搞這樣硬性的創作。”

《藍》 王犁
(三)
身處于美院這支龐大的藝術隊伍中,很多同輩師友是抓緊一切時間與機會,拚命創作、出畫冊、做展覽,或者費盡心機地思考藝術形式的多種可能性。而王犁的生活狀態,依然是按自己慣常的思維和節奏生活工作,徐徐然不急不躁,乍看下的松馳和緩慢,實則是有他自己的堅持,他的個人價值觀,從頭至尾都沒有改變過。
王犁愛畫畫,更愛和老藝術家們呆在一起,在他深厚的積淀中不乏老先生們的影響,在他的繪畫筆觸里,雖亟欲進入“當代”的標簽,卻依然彌漫著濃郁的古典傳統水墨的氣息。
南京陳孝信老先生一直被美術界尊稱為“孝公”,也是王犁多年的忘年交。應該說今天王犁這十幾年于繪畫藝術的探賾,陳孝信先生是一語中的者。“你想要成為一個受人觀注的藝術家,一是不要跟自己的老師一樣,二是不要跟身邊的朋友一樣。為什么?跟老師比,你在技術上很難超越,這中間有很實在的時間跨度。你要在畫的題材上進行突破。”就是先生的這一翻中肯之論,解開了王犁束縛已久的藝術視角。

王犁 《湖天一碧》35cmx35cm 2012年6月
王犁在90年代初進入美院,正好是“85新潮”之后,各種新思潮從各類渠道蜂擁而至,世界性和國際化對這一代人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課堂臨摹著傳統古畫,但思想和立場卻被“85新潮”的那種存在主義思想深刻影響著,距學貫中西雖然遙遠,但面對著大量的翻譯書籍和雜志,西化思想的滋生已然不可遏制,如勃納爾、馬蒂斯、杜馬斯、博特羅等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他都認真研習。
或者有人會說,王犁現在這種個性化的畫面人物造型中有費爾南多·博特羅的痕跡,但如果真對這位以畫胖女人出名的西方藝術家了然于胸的話,就知道王犁在對博特羅的細心觀察吸收中,已然消化完整,至少博特羅并不知曉東方的傳統水墨精粹為何物。王犁也一再反省自己對西方大師所取得的成就的消化能力。
看王犁筆下的山水,女人,想到一個“憨”字和“純”字,也像極了他的文字,有一種迎面而來的質樸,沒有突兀的色調,沒有尖銳的筆劃,也沒有半點嘲諷和姿肆,偶見淡淡的一絲叛逆和善意惡作劇,反倒使畫面充滿著率真和趣味。他的裸體女人被刻意模糊了線條,模糊了性感,只是一種肉肉的孩子氣的韻律和圓潤潤的勻勻,畫面氣息中一片純真干凈。

《臨淵羨魚》 35x35cm 王犁 2015年
湖北美術院教授、批評家沈偉先生認為,王犁在許多方面的修養,注定了他對于文人水墨畫傳統以及在“南方”偏勝的筆墨情調的深入理解。但是,作為當代背景中一個敏感于藝術動態的水墨藝術家,他在保持雅化的藝術感覺的同時,將一部分敘事性的情節引入畫面。通過對日常生活狀態和生活情調的勾勒,來盡情地演繹一種具有波普味道的水墨圖像。這不啻為一種綜合的方式:筆墨不再附著于具體的文化或藝術情境,并因此而逃離了傳統角度的品評,從而進入當代藝術概念上的討論。
王犁只想做自己,不做別人眼中的擁躉者。當藝術創作越來越注重視覺效果的今天,缺乏藝術思想的視覺語言、藝術形態、思想觀念單調蒼白,乏善可陳。在眾人絞盡腦汁趨向“新奇”性而成名的現在,王犁卻精減著各種不需要的東西,越簡單越好,他在走向自己的深度里,而不趨近于表面,觀照自己內心的需要和追求,無論生活還是藝術,他認為一切都該如此。(文/張慧)
王犁藝術簡歷:
1970年10月生于浙江淳安。
199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
2001年至2002年參加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進修班學習。
1997年12月至2004年9月任教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
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從尉曉榕先生讀藝術碩士,
2014年從吳山明、范景中先生讀博士研究生。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教師。
出版
文集《書桌畫案》(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文集英文版《書桌畫案》(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文集《排嶺的天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
畫集《年度水墨-王犁》(河北美術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當代青年藝術家叢書-王犁》(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畫室探訪-王犁的藝術世界》(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王犁畫集》(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主編《豹卿寫趣》(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尉曉榕和他的學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山明筆談》(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
收藏:
浙江美術館、湖北美術館、湖北美術文獻中心、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
武漢美術館、東莞莞城美術館、蘇州本色美術館、煙臺宇辰美術館、南京養墨堂美術館、
上海徐匯藝術館、韓國ELAND GROUP、芝加哥亞洲藝術基金會等。
部分作品欣賞:

《鄉關何處-2》 69x34.5cm 王犁 2015年12月

《陽光》 68.5x34cm 王犁 2015年

《暮色的鼓聲-3》 68.5x34cm 王犁 2015年

《親昵間》 70x34cm 王犁 2015年

《松風》(紙本彩墨) 70x34cm 王犁 2015年

《像塊石頭》 69x35cm 王犁 2014年10月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