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的重心與趨向
互聯網藝術金融是理論前沿與前沿實踐高度融合為一體的新興業態,它與大環境的關聯在于:第一,藝術金融的發展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發展的結果;第二,互聯網藝術金融的每一個創新都是市場需求與互聯網應用推動的結果;第三,藝術品金融、藝術電商與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結構及治理水平的不斷發展。研究分析應建立在“三、三、三”框架基礎之上第一個“三”指研究三個最前沿的維度:中國藝術金融的前沿發展;互聯網藝術金融與藝術電商的前沿發展;新常態下金融業及新形勢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前沿發展趨勢。第二個“三”指研究互聯網藝術金融的三個技術支撐:大數據技術支撐,云服務技術支撐,移動通訊技術支撐。第三個“三”指三個業務支持:信用技術發展,支付技術進步,監管技術創新。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與結構的不斷拓展與發展,新生業態的生發可以說正在改變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基礎與格局。特別是近兩年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及藝術電商與互聯網金融產業,進一步催生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互聯網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備受關注。同時,也被寄予厚望。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上,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發表了有關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的主旨演講,日前,就此話題,記者專訪了西沐。
記者:有了藝術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為什么還需要互聯網藝術金融?
西沐:原因有5個方面:
首先,對于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邏輯性的基本認識。藝術品的資源特性決定了藝術金融是一種特種金融服務,互聯網藝術金融是在互聯網機制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工具與方法的特種金融服務。藝術資源的特性,使我們意識到必須要建構新的價值鏈來推動其價值挖掘、價值發現、價值整合與價值實現,已有的價值經濟學不能解決藝術金融及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大量問題,我們需要平臺化創新。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不是孤立的,也不可能孤立發展,它需要產業生態的支撐。其中,藝術電商是這種業態支撐的產業基礎,是牽引拉動者;互聯網金融是驅動者。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特性正在轉變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慣性思維與定勢,挖掘與創造更為個性化的需求。
其次,互聯網基礎設施與藝術電商的快速發展正在建構互聯網藝術金融快速發展的基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初具規模,特別是在消費電商的推動下,互聯網基礎設施從物理的、信息的到支付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展。藝術電商的快速發展及其規模的不斷拓展,使人們對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實際上,我們在藝術電商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需要金融服務的介入。
另外,藝術金融發展的趨勢。藝術金融的發展趨勢給我們帶來了新的需求,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看:(1)從重融資、重收益向服務轉變;(2)從項目產品向平臺支撐服務轉變;(3)從基于產品的過程服務向基于產業鏈的全程服務轉變;(4)服務的方式由點對點到點對多、多對多轉變;(5)服務的核心由資金向信用、向數據信息方向轉變;(6)實現的路徑由“平臺化+需求”,向“平臺化+互聯網+需求”的方向轉變。這些重要的方向轉變,都從藝術金融發展的內在驅動上推動互聯網藝術金融需求的進一步提升。
第四,藝術電商有待規模化發展。我們現在之所以強調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尚處于萌芽狀態,就是因為藝術電商的發展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還忙于在互聯網平臺上打通一、二級市場,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還沒有被關注、沒有深度挖掘。即使有相應需求與關注,藝術金融綜合化平臺的建構也不能提供相應的支撐性服務。
第五,科技是支撐但不是一切,行業經驗越來越金貴。在互聯網藝術金融、藝術電商的發展過程中,有一種聲音認為“科技決定論”,認為有科技就可以把產業做大。事實上,在藝術領域,很多行業經驗可以逐步地知識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但是,也有不少行業經驗不能知識化,更不可能規范化、標準化,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藝術科技,盡量多地解決藝術行業經驗的知識化、科學化問題;但同時,也要警惕一種傾向:科技決定論,認為科技可以解決藝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所有重大問題,從而忽視了藝術行業經驗的特殊性,給藝術產業的發展帶來誤導,甚至是難以挽回的損失。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在發展過程中強調藝術金融的發展是一種特種金融服務的緣由,因為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太多的風險控制,是依賴于行業經驗的積累,如果沒有這種經驗的積累,那么整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管理就成為無源之水。
記者: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的關鍵點何在?
西沐:其一: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貫穿互聯網藝術金融的核心,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征信是信用管理的抓手和突破口。如何抓信用管理,首先抓征信。大數據及其技術是互聯網藝術金融征信的重要手段與支撐,特別是一些新的前沿技術,如大數據畫像技術等,都是征信發展的重要技術保證。
其二,風險識別與監管。信用管理體系的建構是風險識別與管理的基礎;行業經驗是風險識別的重要依據;監管體系的技術保障是其發揮作用的前提。總之,需要建立與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相適配的風險識別管理體系。
其三,數據服務。從資本資金、到信用、到數據這些服務內容的變化是一個大的趨勢,主要包括:數據征信產品、咨詢顧問產品、行業分析產品、公共資訊產品。這是數據服務的幾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其四,客戶管理。以客戶為中心;精準管理,強調技術的支撐保障;體驗性管理,重視客戶的業務體驗與產品體驗;利用互聯網手段與工具實施管理,如以社區、粉絲來黏著與維護管理用戶,增加用戶的粘合度,這都是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五,平臺支撐。就是要打通這兩個大的目標:滿足需求個性化,提供的服務綜合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平臺的認識也在一步步地深化。概括來講,中國藝術品市場平臺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基本樣態:一是藝術品市場的交易平臺樣態;二是藝術品市場綜合交易平臺樣態;三是互聯網藝術金融平臺樣態。可以說,以上三個平臺化樣態的遞進發展進化,是在新科技融合大背景下,中國藝術市場發展需求與互聯網金融業態不斷融合發展的結果。
記者:互聯網藝術金融有哪些重點結構?
西沐:我們用結構的方法將互聯網藝術金融具體化:
一、互聯網產業體系結構。首先是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綜合服務平臺;其次是技術支撐層、平臺的業態生發創新層、平臺業務層、平臺產品創新層。這個體系是這樣延伸的,互聯網藝術金融綜合平臺、平臺技術支撐、平臺業態層、業務層、產品層。實際上,互聯網藝術金融雖然是一個尚處于發展的初級形態的業態,但是它的“層”的結構概念正在逐步地實現與完善。
二、業態體系結構,互聯網藝術金融是一個什么樣的業態狀態?第一,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在互聯網藝術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上,有互聯網藝術金融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大數據、云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等。第二,有互聯網藝術金融的業務體系。比如說支付結算、信息服務都是業務體系。第三,有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產品體系,產品體系最核心是眾籌、P2P等。當然,也包括傳統藝術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的發展。第四,有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產業支撐體系。第五,有互聯網藝術金融政策監管體系。這是互聯網藝術金融業態體系發展的一個業態體系。
三、互聯網藝術金融業務平臺的結構。為什么無論是藝術電商發展、藝術產業發展,還是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都反復談到平臺化結構發展的不足?平臺化結構分前、后臺。前臺的功能主要是圍繞解決營銷這個中心問題,發揮支付、運營、客戶挖掘及云服務等功能;后臺的功能主要是圍繞解決支撐服務、評價預警與云服務這三個中心問題,發揮數據、信用、安全及客戶管理等功能。不足是指現在很多平臺大部分注重互聯網架構的前臺,注重前臺結構的發展和建構,對后臺的發展結構有的認識到,但沒有涉及到。所以,電商雖然前幾年進入快速爆發期,但最大瓶頸在于注重前臺,而對后置平臺的數據、信用、安全和客戶管理做得還不夠。當然有一些電商在不同業務板塊建構的同時,試圖在逐步建立統一的平臺,但是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是我們看到的互聯網藝術金融三個重要的結構內容。
記者: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有哪些可能的戰略方向?
西沐:一、互聯網藝術金融是與迅速發展的藝術電商相適應的互聯網藝術金融。二、與“平臺化+互聯網+財富管理”巨大需求市場相適配的互聯網藝術金融服務。三、互聯網藝術金融新業態發展的需求。互聯網藝術金融催生一批新的業態,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1)征信產業,(2)數據服務產業,(3)支撐業態的發展。比如顧問管理、集保、教育,這都是新業態發展可能出現的規模化市場。四、支付平臺化+行業應用的空間巨大。基于互聯網藝術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支付平臺化的行業應用迅速發展,藝術行業的品牌化、集約化會進一步隨著規模的增長而強化,這種支付平臺+支付應用將提升一批品牌化發展的藝術金融平臺的發展,包括電商。我們認為支付平臺+電商+行業應用發展的空間,是藝術電商發展非常重要的戰略空間。五、傳統優勢金融領域創新機遇多。據《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5)》顯示,2015年中國藝術金融發展,我們傳統優勢金融領域的創新發展幾乎是處于停滯狀態,藝術金融的創新業態在撐起藝術金融產業的大局。在2015年,整個產業規模是2014年的3倍多,它的產出規模主要發生在新業態領域。所以,優勢傳統金融領域在互聯網藝術金融創新發展中機遇是非常高的。在需求拉動及金融體系改革推動下,隨著后置平臺的發育與能力的提升,傳統金融領域會進一步互聯網化,傳統優勢金融領域的界限會進一步被打破,傳統金融領域會進一步融合,形成基本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建構綜合型的藝術金融服務,這一過程蘊含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