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及靈魂的藝術探索——初評宋雪峰繪畫

在宋雪峰的人物畫作品中,總有一種觸及心靈的深度,當把個體存在歸入于社會屬性、社會身份中以確立生命的價值歸向時,他所描述的語體情境,可以深入為對特定地域風貌中人物的特質顯現,從而把個體推向精神層面的探討。某種意義上說,宋雪峰善于以典型形象的塑造聚焦道德層面與人性層面的關注,深化人物性格,反映時代主題下的歷史思考與現實意義,在表現藝術形象時,以重造型、重寫實的藝術手法,形成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貌。

宋雪峰涉獵的人物題材十分廣泛。無論是單個人像刻畫,還是大型組合群像創作,老人、兒童、少女、青年等形象都以一種鮮明的色調呈現出人物在語境氛圍中的微妙情緒,面部表情的微觀把握,以細膩的感受直擊心靈,觸碰那些或苦澀、或激越的人生。這些作品形象以持久、深度的挖掘呈現出人格的社會化特征,在這種傾向中,他們有身份,有立場,是基于情感判斷交織著喜與憂的鮮活個體,以傳神的演繹隨畫面交融共性與個性:一種源于平凡又超越平凡的價值存在,以及凸顯生命精神的持重與滄桑。

在宋雪峰的作品中,他能夠針對于不同的創作主題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為作品尋找恰當的主題語言。在《建設者》中,對于特定地域風貌下的人物品質的展現,則著重于挖掘其人物性情的深層流露。人物形象的嚴謹刻畫,在被鋼筋水泥包圍起來的城市森林,一群執守希望的建設者揮汗如雨、辛苦勞作,為城市增光添彩,演繹著特有的精神情感。這是蒼曠中冥遠的情思,褪去浮華、絢麗與躁動,在回歸精神本體中,捕捉一種更具持重、滄桑意味的“神” 與“韻”,彌散繾綣的感情,澎湃悲喜的人生,在把握宏觀生命的有序性時也體現出蕩氣回腸的特色風情。

如果說建設者題材是有意挖掘其滄桑、粗獷的內在性格,那么其畫筆下的少女形象則捕捉到了一種與之相反的青春氣息與唯美意象,這些作品注入了一種更具鮮活的生命色彩,一種寫實與浪漫情調相互契合的溫馨片段。《唐宮琴女圖》、《三月春時節》等作品都把女孩形象歸置于一種恬美、靜謐的詩意氛圍中,畫面多以花的依襯形成隱喻對比,隱示著似水年華匆匆的流逝,那些花瓣般綻開的青澀往事,浪漫而愜意,寧謐而恬適,隨思緒穿越時空,抑或也叩啟了古典女孩宋詞般寂寥的心愁,彌散的心緒通達了那些不斷引向思維深處的情愫,一種雋美詩意、清新婉約的唯美情致由此確立。

宋雪峰的作品總能激蕩著一種觸及心靈的渾厚、磅礴之境,給人悠遠連綿的情感回味,隨畫面情節的張弛,主次形象形成節奏的強弱對比,通過對墨色的合理運用與線條的深入刻畫,虛實相生,濃淡相宜,詮釋出不同的人物面貌,以生動細膩的表情捕捉匯聚情感的交集:希冀、憧憬、堅毅、無畏,在深度的思想立意中賦予“平凡者“以“不平凡”,傳達出源于形象自身的真、善、美。

宋雪峰的藝術世界,重于在情感中洞察,在平凡中挖掘,以獨特的視角關照現實,在嚴謹細膩的筆墨語言中,作品打破了地域時空的局限,展現出人性的風采,這是一種基于時代環境對個體的審視與關注,直面心靈,心中不免交響著激揚生命的贊歌。(作者吳樂四)
宋雪峰藝術簡介
宋雪峰,男,1956年12月生,七十年代先后在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藝術學校學習;八十年代進修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后在合肥市文化局工作,人名入編《中國美術家名人大詞典》,《中國名間名人錄》,作品被列入《中國美術家數據庫》。現為中國藝術家學會理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新昊詩書畫院院長,安徽亞美現代書畫院副院長,安徽省總工會《華夏女工》雜志社藝術總監,《藝術名家》雜志藝術總監,江蘇弘盛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特聘藝術家;國家二級美術師。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