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綿延千年的絲路駝鈴—訪蘭州市文聯副主席王作寶
王作寶
現任甘肅省蘭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甘肅省文聯第五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蘭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藝術系客座教授。
自漢唐起,無數的駝隊與馬幫馱著絲綢、瓷器、茶葉,在使者的引領下,從首都長安出發,踏開了西達羅馬的通衢大道。這就是早期全球交通大動脈,因為運輸絲綢最多,故稱之為“絲綢之路”。在綿延千年的漫長歲月中,這條路充滿了艱險、曲折、多彩、夢幻般的神奇,形成了溝通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主要通道。
如今,曾經繁忙的絲路古道早已廢棄,現在只能見到被風蝕千年的城堡、烽燧,以及洞窟的壁畫、散落的漢簡、蜿蜒的小道和大漠中先行者的尸骨。零零散散考察探索者的背影在這條古道上出現、走過、又消失,足跡被歲月的風塵帶走和掩埋,唯有踏開絲路的“功臣”——駱駝,依然在人們的視野里穿行。
為喚醒世人對絲路文化的記憶,挖掘絲路文化遺產,弘揚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駱駝精神,從大漠走來的書畫家王作寶已經勤懇筆耕三十多年。從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到新疆反復考察寫生,以偉岸敦厚的駱駝為主題,配以遼闊廣袤的西部山水和絲綢之路現存的景點,用現代繪畫藝術手法,多形式、多角度描繪著絲綢之路的滄桑演變。他創作的大量國畫作品,正體現著一位書畫家的責任和良知,也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書畫家王作寶,自幼以駝為伴,以畫筆抒情,歷經30多年,由報社專業美術編輯成為蘭州市文聯的領導。在自己搞好創作的同時,身體力行組織全市廣大美術工作者積極參與西部風情的創作與研究,倡議成立了蘭州市文藝志愿服務團,親自帶領藝術志愿團隊到街道、社區、部隊、農村、學校、工廠開展“丹青繪大愛、志愿寫真情”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近年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0多次,受眾人數近萬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作寶創作了大量的絲綢之路風情畫。他二十年前出版的個人畫集,一幅封底刊登的《大漠日出》,仿佛讓人看到穿梭的絲路駝隊時隱時現在沙海中行進,聽到悠揚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大漠間回蕩。翻閱他的多本畫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猶如一支支奏鳴曲,耀動著作者的巧思與卓識,又恍若一首首小詩,激發著人們情感的波瀾。幅幅與作者探索的辛酸與苦辣相應,件件與創新求美的靈氣融合,張張與他耿直的性格、誠實厚道的為人、不畏艱難的創業精神相滲透,給人以獨特的審美享受。
這些年來,他的創作業績也屢屢被媒體所記載:新華社曾經以《絲路蕩駝鈴,筆墨贊家鄉》為題刊發了王作寶絲綢之路組畫的圖文;有媒體報道“駱駝馱著麥積山走進人民大會堂”,是說王作寶8尺國畫《絲路駝隊到天水》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中國青年報》以《情牽駱駝、志存絲路》為題對王作寶做了專題報道;而媒體上《百峰水墨駱駝復活絲路文化》則報道了王作寶《絲綢之路百駝圖》的創作經歷。
2013年8月,王作寶丈二巨幅國畫《張騫出使西域圖》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出,精湛的繪畫技藝、宏大的行進場面,展現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令觀眾贊嘆。同年,他的作品《駝行大漠》隨神十遨游太空后被有關部門永久收藏。2014年10月,作品《祁連瑞雪大漠雄風》在深圳展出時,觀眾給予高度評價……他的72米《百馬圖》長卷,30米《百駝圖》長卷也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在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創作中,王作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出版個人美術專輯8部,省內外獲獎20多次。在北京、上海、深圳、蘭州、鄭州、敦煌以及日本、韓國展出取得圓滿成功。
王作寶激動地談到:“如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成為國家決策,甘肅省也正在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支撐平臺和發展基礎,全力推動文化旅游經濟帶建設。在20多年創作‘絲綢之路風情畫’的基礎上,我還要不斷探索,繼續挖掘絲綢之路文化資源,積極投入絲路文化與旅游經濟帶建設,創作出更多反映絲綢之路題材、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
是的,王作寶先生推崇駱駝精神,也以創作駱駝美術形象見長,而他自己也正像一峰永不停歇的駱駝,在絲綢故道上探索著、跋涉著、前進著……
中國美學意義上的“暢神”說主張人的精神要自由曠達、擺脫物質追求,以超然的心境關照自然與人事。正如著名哲學家康德所言“無功利而生愉悅”。王作寶正是以這種藝術審美追求揮灑畫筆,不斷踐行藝術探索。
他是以中國北方大漠、草原和黃土高原為表現對象,氣象宏大,有吞天吐地的氣概,構象外之景,氣盛言宜。其作品構圖宏大,尤浩然之氣,氣韻高致,欲開一代之風。
王作寶的絲路系列作品超越了繪畫的形式構素,超越了一般感覺的生理與心理感受,超越了景象與情感的沖突體驗,而進入人對于生命本體和靈性世界的頓悟與冥思。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