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正輝:藝術家要重思辨 好感覺
藍正輝:在奧賽畫廊的展覽之前,我和德國大眾“輝騰”系列汽車進行了一次藝術跨界。在大眾尊享會的新店里掛著我的作品。后來,奧賽畫廊的蔡先生與我聯系后,把我的部分作品在畫廊中展出了,展覽共20天。為了配合“輝騰”的大型高端車,我拿出了一件8米長、2米高的作品,除此之外,有6至7幅小作品,都是我近兩年完成的。
雅昌藝術網:這應該是您目前最大尺幅的作品了,請問在創作中有哪些挑戰?
藍正輝:從技術層面說,包括工具、材料、作者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深度。我并不是為了畫大而畫大的,我走到這一步,是受到我整體水平推行的結果,包括對材料的控制和工具的改造等,我希望通過大水墨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深度,展現中國文化底蘊的內涵。所以能不能畫好大水墨,是很考驗藝術家的涵養的,因為畫是不能“裝”的,如果內心情感達不到某種高度,很難畫出好作品。當你有足夠的準備和沉淀,要畫大水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一般來說,如果畫得很輕松,那自然會是一幅好作品;反之,就有不同的結果。
雅昌藝術網:作為當代水墨的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您認為是以作品來反映當下社會的普世價值,還是將目光投向自己的精神世界,抒發個人情緒?
藍正輝:“筆墨當隨時代”一直引起藝術圈熱烈討論的問題之一。我認為,個人情感是第一位的,如果缺乏個人情感,直接訴說社會性的問題,那會面臨很大的問題。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社會內容都值得去深挖、去探討。如果你內心豐富,是個非常活躍的個體,那么你這個個案就是能夠側面反映某些社會性的問題。所以我比較在乎個人情感,這樣會更深度地、更飽滿地抒發自己的視角。在我看來,個人的經歷和深度能左右作品的價值,它要比瞬息萬變的社會表象來得更永恒一些。每日有大量碎片化信息,我們生活節奏也很快,很多都摸不著邊際。我覺得很多社會上發生的事件和現象,其實和個人的關聯度不大。有些社會現象不能體現所謂的普世價值,反而一些個人情緒直指內心深處,能與他人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會產生影響力,達到從個體價值向群體價值的轉換。

相思F152,101cmx97cm,宣紙水墨,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