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段玉鵬:手掌詮釋藝術人生


已過耳順之年的段玉鵬書印雙兼,雙藝相輔,書潤印、印潤書,雙管齊下,兵分兩路,刀筆并施,濟寧書畫界稱其為“一絕”。他是濟寧市第一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985年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國際書展,其篆刻作品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國際書展精品集》的作品,1986年參加《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其篆刻作品系山東唯一入展作品。此外,他的近40余件書法作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中日友好會館和其他紀念館、博物館收藏。《西泠藝叢》,日本《寶書》、韓國《國際書法篆刻作品集》、《全國當代百位書法家作品集》、第十回《日本篆刻展》、《中國現代書畫家作品集》等均有其書畫篆刻作品選入。
初練書法“童子功”
他已記不起確切的年齡,當時調皮的他在自家院里擺上小凳子、水盆和磨石,裝扮成修理剪子的小販。爺爺看著他可愛的模樣,經常給他講“孟母三遷”等古典勵志故事。家人為了磨掉他頑皮的性子,在八仙桌上放上雞毛撣子,督促他和幾個兄弟一起練習書法。
年幼的段玉鵬當時字已經寫得比同齡人出色,后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在小學時漸漸喜歡上書法。在濟寧地區兵窖小學上學時,老師經常讓他上臺示范描紅。其間,他嘗試用骨頭幫人刻名,經醋浸泡三天的骨頭變得松軟,他利用這一特性為同學刻名。中學時期,得到《伏廬藏印》并開始學篆刻。1964年,上初二的他在課堂上私自刻下“貧下中農硬骨頭”的印章,后來被老師沒收,這也成為他第一方創作印章。
部隊練成“三把刀”
中學畢業后,他進入濟寧地區化肥廠上班。工作之余,還成為廠里的文藝骨干,并在樣板戲《紅燈記》中扮演李玉合。1970年,山東省軍區來化肥廠考查民兵文化生活,他和同事們被叫去表演節目,結果被“相中”。
在部隊服役期間,他和濟南知名的書畫名家交往頗深,并主動走訪他們,跟他們交流心得。1972年開始參加濟南市組織的書畫展。1975年,他的一幅隸書作品入選濟南市出版《書法作品集》。隨后,他成為濟寧市第一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在省書協組織的書法篆刻比賽中,他和陳左黃、蘇白現場表演篆刻技藝,被業內人士稱為“山東三把刀”。1986年,他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20年苦學結碩果
隨后,段玉鵬拜朱復戡為師,并得到方去疾、高式熊、潘德熙、蘇白諸先生指導,并與容庚先生、商承祚先生書信交往,受益匪淺。書法工各體,善于互為融通注入新意。篆刻直追秦漢、上溯殷商,追求古樸渾穆之風,款識以刀代筆,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1985年參加國際書展,并有篆刻作品選入“精選集”,1986年參加國際臨書大展,全國第二、三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1989年參加“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全國著名書法家邀請展”,龍年全國電視命題書賽獲三等獎,山東省篆刻命題比賽、山東省書協會員臨帖比賽,均獲一等獎。1999年10月山東省第三屆書展獲二等獎,其他國際及全國書賽、書展中獲一、二、三等獎30多次。1998年赴香港、馬來西亞舉辦書法篆刻作品展。
手掌詮釋藝術人生
從藝40余年的段玉鵬對篆刻有獨到的見解。“莫道雕蟲技、一身兼三藝;書法最關情,章法添刀趣。”他攤開右手,記者看到他右手食指足足比左手食指粗出一大截。他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握上拳頭后,兩個礦工一起掰都不能掰開。)
段玉鵬說,篆刻最講究內涵,并非單看線條。步入天命之年的他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越來越看重“學涯”和“才氣”。從事書法篆刻最講究拼“學涯”和“才氣”。
已過耳順之年的段先生,閑暇時亦翰墨丹青,其畫作雖信筆拈來、聊以自娛,卻格調高致,正如山東大學文學教授、省書協副主席鄭訓佐先生所言“雖為遣興之作,卻自然大雅,格調不輸專業畫家”,此為先生幾十年筆墨功夫之所致。
有書友贈先生聯“德藝俱高不慕爵祿;印書皆善故有師承”。
段玉鵬先生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書法家丁魯南:高士魯南,江淮書家
- ·下一篇文章:趙晶:閑品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