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如何吸取傳統(tǒng)“筆墨”營養(yǎng)于水彩繪畫

藝術家 王輝
.jpg)
《屋脊·菩提樹下》110x112 cm(2009)
#FormatImgID_2#
《屋脊·脊梁》 76x56cm (2015)
“如何回到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中去吸取“筆墨”營養(yǎng),保持水彩畫的水性特征,并將人物刻畫和水韻特色很好的結合,創(chuàng)作出與中國人審美意趣相符的作品”。這一直是王輝探索具有東方品質水彩繪畫的思考。他信奉藝術源于生活的真誠體悟,以水彩畫創(chuàng)作承載內心的情感,所有表現(xiàn)都是自身的體驗、感受和想象。他以對生命的理解和珍視,呈現(xiàn)心靈中人類的奧妙,刻畫著自我創(chuàng)作的精神指向和追求。
對于出身軍人家庭的王輝,高中畢業(yè)以前,根本不知道美術是什么。1978年前后,高考剛剛恢復,被禁錮了十年之久的學子,一旦被釋放的渴望和愿望尤其深刻,對于王輝而言,也是同樣。“我那時唯一的愿望就是考大學,但都不是很順利,連續(xù)參加兩屆高考都失敗了,心情也非常郁悶。無意間看到唐詩《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旁邊有一幅插圖,我閑著無聊就臨了下來,被一個工友看到了,說我畫得很好,所以熱心把他會畫國畫的師傅介紹給我,因為從小沒有受到藝術方面的熏陶,也并不知道畫是有分類別的。在看到那個師傅的畫后,我找了一個雄鷹開始臨摹,正巧碰上廠里要舉行工人美術作品展,結果還得了一等獎,也因為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從車間調到了廠里的美術工作室。”在王輝看來,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美術啟蒙經(jīng)歷。
.jpg)
《斜陽》38x56cm (2007)
如果之前的啟蒙是心靈一次深切的激靈,那1982年廬山之行是徹底鎖定了他的藝術追求。因為二次高考的失利,王輝選擇去廬山旅游,遇見了一位畢業(yè)于中央美院的老師到廬山做水粉寫生,之后幾天里,他形影不離地跟著這位老師畫畫創(chuàng)作,一直到了武漢,兩人才因南北殊途而道別,臨行前,老師還贈送他幾支舊畫筆和一個水粉盒。這種無意識地自然貼近,隨遇意會,正是藝術之念最單純的根植。
%20副本.jpg)
《晨霧》 32x41cm(2010) 副本
回到金華的王輝,參加了當?shù)氐囊粋美術短訓班,也第一次聽到了當時浙江美院師范系的招生消息,但鑒于自己的基礎,王輝當時并沒有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去考。“1984年春節(jié),我過完年回到金華,發(fā)現(xiàn)美術班里的幾個同學都在刻苦地畫畫,我覺得很好奇,他們告訴我想考美院師范系,其中有兩個同學在83年曾經(jīng)考過,專業(yè)過線了,但文化課不合格。我當時看了他的作品,覺得如果努力2個月,在考試時能趕上那個水平,而文化課因為一直在自學,比較有把握,所以決定和幾個同學一起拼這最后的2個月。”就這一瞬間豁出去的王輝終于如愿地被浙江美術學院的師范系錄取。
《佐渡妙宣寺》32x41 (2009.8)
在中國美院這座優(yōu)渥的藝術殿堂里,王輝獲得了藝術陶冶,“志于道 據(jù)于德 依于仁 游于藝”等先賢教誨言猶在耳,指導著他的藝術生活和精神指向。從歷屆師長、師兄們的經(jīng)驗、閱歷中使他內心的殿堂也開始明凈。“我們師范專業(yè),素描和色彩水粉每個學期都有,除了雕塑之外,另外國畫、工筆、意筆、花鳥山水、書法、篆刻,油畫、版畫、工藝美術等幾乎每個學科都學過,這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對象是為學校輸送美術教師,所以最大的特點就是很全、很博。我覺得這一點對我未來發(fā)展還是有益的”。
《南潯·永福宮》46x61cm (2014)
王輝的留校,雖然舍棄了自己的從教機會,但雖舍尤得。在美院長期的行政管理工作崗位上,他亦獲得了比其他老師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在工作之余,可以真正沉下心靈,去創(chuàng)作一些負有責性的藝術,提煉心靈深處關于真誠、純潔、浪漫、詩意的畫面語境。“行政崗位的工作非常繁忙,所有創(chuàng)作都是在業(yè)余時間里完成的,有水彩展的時候,就會集中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但也不是很連續(xù)。到99年,自己確定了水彩創(chuàng)作這個方向,所以有空余時間就開始專心搞水彩畫創(chuàng)作了。”
《南潯·聽綠》46x61cm (2015)
身處江南,和水的淵緣自然深厚。在中國審美意識里,水具有獨特的文化涵義。國人尚水,對水的運用,具有天然地悟性和理解。水彩畫中水色所產生的韻味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審美趣味,給人以形式上的美感。“水是一種極其生動活躍的流動液體,可以采取水色相互滲化、退染、渲染等技法來表現(xiàn)空曠靈動的意境,也可以通過水色自由流淌,產生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水彩畫中水滴和潑濺所產生的自然流淌效果也是其獨有的。”對于水彩,王輝有著比常人更深的理解。
《清香》56x76 cm (2013)
早期的水彩創(chuàng)作,都是風景小品為主。王輝的水彩風景,細膩清新、用色和諧,無論是廟堂亭閣、田園農舍、或是依水成街的江南水鄉(xiāng)、白墻灰瓦的民居,他都精心勾畫,細致描摹,既有藝術家純潔明朗的心境,也有清爽脫俗的畫面呈現(xiàn)效果,令人不自禁地勾起一份戀鄉(xiāng)的纏綿情懷。
《屋脊·陽光下》 110x80cm (2014)
2007年,王輝赴西藏采風,藏區(qū)原生態(tài)的生活場景及藏民質樸、單純、憨厚的人物感覺給對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不僅為他的水彩人物畫創(chuàng)作提供豐厚的素材,也成全了他從水彩風景到人物的成熟過渡。他在這個階段創(chuàng)作了一批以“屋脊”命名的作品,如:《屋脊·壩子節(jié)》、《屋脊·菩提樹下》、《屋脊·虔心》、《屋脊·脊梁》、《屋脊·陽光下》 等等,把藏民生動的形象、表情、意志及精神提煉于畫面,于此,在理念的更新、技法的貫通、精神的升華方面也得到長足的精進和突破。
.jpg)
《屋脊·虔心》水彩 76x56cm (2012)
人物水彩畫創(chuàng)作,是王輝傳達內心情感的載體。“在創(chuàng)作水彩畫《屋脊•壩子節(jié)》、《湘西•集市》等作品中,我就是以中國美學理念引導自己的畫面意識、情感孕育、作畫的精神指向和追求。在收集生活素材時,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對象,常常躲在不被對象留意的地方,用長焦暗地“觀察”對象,當其最生動的瞬間出現(xiàn)時按下快門”。作品《屋脊·菩提樹下》正是在這種模式下擷取的畫面,“在創(chuàng)作構思時,根據(jù)素材回憶當時現(xiàn)場最打動我的瞬間,確定創(chuàng)作主題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并選取那些動的形象、表情特征,進行重新組合、嫁接,構筑畫面內在聯(lián)系,賦予他們各自的寓意和象征,并經(jīng)過反復斟酌、修改,營造我內心呈現(xiàn)的“現(xiàn)場情景”。
》水彩%20115x95cm%20(%202012年).jpg)
《屋脊·壩子節(jié)》水彩 115x95cm ( 2012年)
“在西藏林芝八宿的壩子節(jié),一個藏族小姑娘進入我的視線,當她看到我的鏡頭對向她時,目光中閃過一絲微微驚異、緊張的眼神,我迅速按下了快門將她的神態(tài)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為此我創(chuàng)作了《屋脊•壩子節(jié)》這件作品。為了表現(xiàn)藏民快樂的精神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畫面中安排了藏民眺望遠處表演和相互幫助梳妝的情景,并用藏民紅色的藏袍圍成一圈襯托小姑娘綠色的棉衣,形成強烈的冷暖對比,突出表現(xiàn)小姑娘驚異、緊張的眼神,象征樸實醇厚的藏民對現(xiàn)代文明社會對他們生活影響懷有一些擔心”。談起這件作品時,王輝的眼神中有難以抑制的興奮。
.jpg)
《湘西·集市》 110x110 cm (2014-5)
俄羅斯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藝術家篩選和再創(chuàng)造。”在王輝的水彩人物畫,足可見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素材的感悟和提煉能力。《湘西•集市》中的人物來源于湘西的一次集市,整個畫面的色調素雅明凈,以幾個趕集婦人的青灰色土家族服裝為主色,但著裝婦人一看便知是來自于偏遠的山村,經(jīng)濟條件在洗得微微泛白的的服裝上一覽無遺。“在構圖中我將人物安排成一個圓形結構,預示著和諧祥和的氛圍;在畫面主要位置安排一個在奶奶攙扶下的幼兒,手中拿著一本書,舉頭看向遠方,象征著希望;并將人物組合成二三人一組,彼此眼神、動作相互溝通,通過寫實手法表現(xiàn)他們生動的神態(tài)特征、精神氣質和內心情感,刻畫出對象最生動感人瞬間,并傳達出自己內心對和諧、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寄托”。這組人物表情的細微變化和相互間的肢體語言,被創(chuàng)作者賦以很寫實的手法來表現(xiàn),也正是這種真情實感的瞬間,準確傳達出了畫面中所承載的情感。
《屋脊·辯經(jīng)》 150x80 cm (2014-5)
近期,王輝的創(chuàng)作構思停留在《辯經(jīng)》上,拉薩色拉寺喇嘛的辯經(jīng)讓他留下了很深刻地印象。“《辯經(jīng)》還是創(chuàng)作稿的狀態(tài),我已經(jīng)勾畫了30多個喇嘛,這件作品也是想嘗試做成中國畫長卷的樣式,以前畫了很多喇嘛題材也是為了這幅長卷做準備。”相信這又是一件精良生香之作,值得我們傾心期待。
.jpg)
《屋脊·旁觀者》 76x56cm (2015)
近幾年,王輝更多地反思著藝術本源的問題。帶著這種思考,2012年,王輝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安濱教授的“水彩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藝術碩士研究生,提升自己在水彩技法和表現(xiàn)方面的藝術修養(yǎng),同時也更多地開始考慮中國水彩畫的走向?“在經(jīng)歷百余年的發(fā)展,中國的水彩在技法方面的探討和實踐已經(jīng)非常深入和廣泛,表現(xiàn)水平也已達到很高水平,之后是否更多地從自己文化的歷史中去尋找、發(fā)掘民族精神,發(fā)揚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這是王輝深入藝術體悟后的一種理性思慮,在他的內心,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方向。
王輝是一個實踐主義者,對藝術有其感性地體悟,更有理性地探索。他對生活的敏感和把握事無巨細,引導著觀者和他一起感懷生活,享受單純、親和、沉靜的藝術魅力。
王輝藝術簡歷:
王輝,男,浙江金華人。1987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現(xiàn)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師范系,并留校任教至今;2009年于日本International art college of niigate高級研修班結業(yè);2012考入安濱教授研究生,主修水彩藝術理論與實踐,并于2014年獲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現(xiàn)為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水彩畫家協(xié)會會員。
自1989年起,本人水彩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級美術作品展、并多次獲獎,其中作品《潮韻》于1999年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水彩粉畫展覽;作品《屋脊·虔心》于2012年入選浙江第十三屆水彩·粉畫展、并于同年獲第四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jié)二等獎;作品《屋脊·壩子節(jié)》于2012年入選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并于2013年獲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銅獎;作品《湘西集市》于2014年獲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銀獎、并入選浙江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
一、研修情況:
1987年,浙江美術學院師范系大學畢業(yè);
2009年,日本International art college of niigate高級研修班結業(yè);
2014年,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
二、作品參展情況:
1989年,《故鄉(xiāng)之路》入選中國杭州水彩畫大展;
《飄過午門的云》入選浙江省慶祝建國40周年美術作品展;
1990年,《蘭色的夢》入選中國杭州水彩畫大展;
1991年,《古城小巷》入選中國西湖美術節(jié);
1999年,《潮韻》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00年,《火紅年代》入選浙江省水彩畫展覽;
2001年,《潮韻》、《旭日東升》、《國企2000》入選浙江省中青年水彩家邀請展;
《折射·家園》入選新世紀水彩畫大展;
《旭日東升的地方》入選浙江省美術作品展;
2002年,《城市·節(jié)奏》入選浙江省水彩畫大展;
2005年,《陌生的都市》入選浙江省水彩畫展;
2008年,《壩子節(jié)·妝》入選浙江省水彩畫作品大展;
2009年,《風景》入選西溪筑巢引鳳來—水彩畫寫生作品展;
《母親、屋脊的收獲》入選(日本)第九屆國際水彩畫交流展;
2010年,《殿》入選(日本)第十屆國際水彩畫交流展;
2011年,《屋脊·壩子節(jié) 1 》入選第二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
2012年,《屋脊·虔心》入選浙江第十三屆水彩·粉畫展,并獲第四屆廬山國際水彩藝術節(jié)二等獎;
《屋脊·壩子節(jié) 2 》入選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
2013年,《屋脊·壩子節(jié) 2 》獲第二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銅獎;
2014年,《湘西·集市》獲2014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銀獎,并入選浙江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
2015年,《屋脊·脊梁》入選浙江省第十四屆水彩·粉畫展。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