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高潔 清純雅健——記書法家黃一民
他為人忠厚,待人溫和,當記者在一所老年活動中心再次見到他時,他已經兩鬢斑白,白皙的面頰也松弛了,然而他眼里依然充滿熱情與執著。
他就是著名書法家黃一民老師!

黃一民行書作品
黃一民出生在江蘇省太倉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輩傳下來的大量書畫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無形中完成了他的藝術啟蒙。后來他隨做工程師的父親遷往合肥,進入小學讀書。小學語文老師是一位書法愛好者,每天都在辦公室練字,他看在眼里,心里想有朝一日一點要寫出老師筆下的毛筆字來。
后來文革的動亂使他被迫離開了學校,濃重的“大院文化“卻幫助他安靜地坐下來,拿起筆,讀起書來。一次機緣巧合,他有幸拜書法大家方紹武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他汲取了來自老師清風細雨般的滋養,極大地提高了他的書法理論和創作水平,為他日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打下扎實的基礎。

黃一民作品
文革后,他進入師范學院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在知識和書法藝術的海洋里暢游,激流搏風,浪遏飛舟。在校期間,他多次參加書法大賽,也屢屢獲獎。1980年畢業后,黃一民被分配到一所中學授課數學,兼學校的書法老師。不論工作多忙,他每天都持之以恒地專研書法,臨帖不止。
1982年,黃一民參加被譽為”黃埔一期“的省書協舉辦的培訓班學習。省內書畫名家賴少其、李百忍、郭公達、張良勛等都曾現場授課,他們的教誨和點撥拓寬了黃一民的書法智慧和創作靈感。培訓班畢業時,他的作品榮獲二等獎。現在已經成為知名書畫家的耿立軍、閆守江等人,都是他當時的同學。
數學給了他嚴謹的學術態度,他認為書法的進步只要通過臨帖才能實現,花里胡哨的表演不是真正的書法家。退休后他整日在家潛心臨帖,尤其是古代大家的上乘佳作。對此黃一民說:“我愿意坐冷板凳,因為只有不斷地積累與思考,才能進步。”

黃一民《心經》局部
他臨帖還堅持“原生態”,盡量與古人的行文風格、章法特點等保持一致。他早年已經反復研習顏體無數遍,現在又專注于二王行書,力求達到“清”、“純”、“雅”、 “健”。他精研體式,重視結構的多樣化。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走筆平和自然,用筆細膩,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有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之美,不失瀟灑飄逸,同時亦有顏體的體胖豐滿。
孔子曰:“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黃一民老師也達到了這樣境界。深諳數學邏輯的他,常在書法練習中反省悟徹,并將數學邏輯與書法藝術相融通。故此,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跳動的思維,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對生活的追求;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表達內心的訴求,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
正是由于黃一民心境的歷練成熟,才使他的作品擯棄了年輕時劍拔弩張的凌厲鋒芒,讓他在這紛繁蕪雜的社會耐住了寂寞,在書法道路上撐開一片明媚的天空。

黃一民作品
黃一民藝術簡介
黃一民,號逸鳴,蘇州太倉人,出生于書香門第。現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大家方紹武入室弟子。其書法作品曾在安徽省書協主辦的展覽中獲銅獎,受到廣泛贊譽。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