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貴軍:作為知識生產的學年展——基于青年藝術譜系的十年建構
以特定群體為策展思維的持續性展覽,無論是對于一種藝術生態的學術梳理還是對于一段藝術史的學術建構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始于二零零九年的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其主旨在于鼓勵青年藝術家對藝術語言的不斷探索和對藝術觀念的深入推進,以前瞻性的眼光發現并扶持有潛質的中國青年藝術人才。學年展經過十年的持續推進,已逐步建立起中國青年藝術的文獻檔案庫,成為一個推動中國青年藝術發展的開放性學術平臺。作為學年展的創辦者和策劃人,我從一開始打造這一藝術項目便十分強調學術性、當代性、未來性,希望通過評選和展覽的方式促使青年藝術家自發融入當代視覺文化這一“實驗場”,學會在成長中了解自己并不斷探索未知的可能,進而在這個圖像轉向的后現代社會表達其世界觀、文化觀、價值觀。

在多元文化語境與科技革新的信息時代,青年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創作方式、審美方式乃至分享作品的方式,都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革。無可否認的是我們已經處于一個圖像的時代,傳媒、廣告、游戲、攝影等編織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層出不窮的新圖像不斷制造出新的“圖像景觀”,讓人們產生刺激和快感的同時,也伴隨著焦慮和恐懼。如何在這個圖像時代尋覓生活的真實本源并找到自身的存在方式,是每個當代人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鑒于此,主辦方希冀于通過學年展這一平臺,持續關注中國高校藝術學子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發生關系,這個世界又是如何投射在他們的藝術中,促使藝術學子以宏闊的視角切入其藝術創作。在這些青年藝術家作品圖像的背后,往往潛隱著深層的時代文化的吶喊之音。歷屆學年展均鼓勵青年藝術家在其創作中揭示隱含在“圖像景觀”背后的豐富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內涵,以視覺語言的方式呈現出當代文化的價值與意義,以及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困境與問題。

黑特•史德耶爾將當代文化體制的困境歸結為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形態,從而使得作為一種文化體制的藝術展覽在其社會性和專業性兩種天然特性的矛盾中徘徊掙扎。十年來,學年展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提出與理念表達,或借用相關問題與理念對青年藝術生態進行持續關注,不斷激發青年藝術的活力與創造力,大力肯定青年藝術家的感官判斷力,鼓勵其不斷挑戰、突破藝術的邊界,使其從不同的角度看藝術。因為在這個時代,藝術內部和外部正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藝術一方面向科技領域延伸,另一方面也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才有“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的著名論斷。

當然,藝術在不斷擴展其自身邊界的同時,也為不同學科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凡是好的藝術創造都能成為藝術家表達其獨立價值、獨立思考和獨立思維的方式,優秀藝術家總能以全新的姿態對原有的定義進行超越,總能成為這個時代敢于打破陳規與滯后的勇敢者。十年回首,學年展所涌現出的獲獎者即是這樣的勇敢者,他們此起彼伏,不勝枚舉。這些獲獎者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觀念表達成為這個時代和環境的提問者,這些提問(觀念)和回答(作品)形成了一套獨立創造的知識生產,對當代藝術和文化生成具有深刻的建構意義。因為“知識”及“知識生產”對于一個學術展覽來講,不僅是對已有的文化方式、體制、思維和行為的“建設”工作,而更應該在開放的知識結構中承擔起“建構”與“解構”的雙重職責。正是在這樣的學術框架之下,學年展持續參與了青年藝術家的十年成長之路,以一種客觀的方式為外界呈現出青年藝術的發展線索與思想脈絡,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統性、文獻性、學術性的知識譜系。
十年很短,彈指一揮;十年很長,篳路藍縷。沒有什么比青年藝術家的無限可能更值得期待,也沒有什么比青年藝術家的多彩未來更值得祈盼!
本文作者簡介

彭貴軍,藝術學碩士,副研究員,藝術史學者、批評家、書法家。
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結業于文化部藝術司第一期全國美術館館長培訓班;進修于清華大學書法創作高級研修班、浙江大學當代美學高級研修班;訪學于北京大學藝術學理論專業,訪學導師為彭鋒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史論與批評、書法理論與創作。先后主持完成《美術鑒賞》、《書法鑒賞》兩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課題項目;主持策劃全國青年美術家提名展、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中國西部陶藝作品雙年展、中外美術文獻獎、全國平面設計大展等一系列展覽及學術活動;主編并正式出版二十余冊藝術類、學術類圖書;書法作品四十余次入選國際國內交流展及省市專業展覽;2017年、2019年分別榮獲成都優秀文藝評論獎;2019年榮獲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首屆“大美四川”美術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主要講授課程:中外藝術史、中外藝術比較、現當代藝術思潮、藝術概論、藝術策展、美術鑒賞、書法鑒賞、書法與篆刻、書法創作。
曾任成都蓉城美術館館長,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執行院長,中外美術網主編,《中國創意設計年鑒》主編。
現為四川民族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訪問學者,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