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誠信路 打精品牌——訪宏寶堂畫店總經理程茂全
在琉璃廠、榮寶齋、寶古閣、汲古閣、萃文閣等專營字畫的老店鱗次櫛比。但就在琉璃廠西街的把口處,成立僅8年的宏寶堂卻脫穎而出,以經營當代書畫名家的作品獨樹一幟。
憑著貨真價實的商品,憑著不斷出新的運作,宏寶堂在競爭激烈的書畫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書畫店。
宏寶堂從無到有,離不開總經理程茂全的辛勤努力。程茂全先生屬雞,今年是他的本命年。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文、武、勇的美德。屬雞的程茂全既有書法大家藝淳專一的“文氣”、也有老北京人古道熱腸的“武氣”,更有成功商人突破創新的“勇氣”。
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著名書法家,了解一下宏寶堂成功背后的故事。
師從大家
程茂全先生出生于北京書畫世家,其父就是以沒骨畫聞名的程俊良先生。程茂全5歲開始練字,自幼就打下了良好的書畫功底。上世紀70年代初,只有12歲的程茂全蒙章草大師鄭誦先生喜愛,被收為關門弟子。1985年,程茂全從日本獲得了平生第一項書法大獎,當時他28歲。
1988年,程茂全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專業,師從書法博士導師歐陽中石先生,并從啟功、劉炳森、沈鵬等當代頂級書法大師那里博采眾長。
此外,程茂全先生交往甚廣,向京劇界、曲藝界、影視界的藝術家們虛心學習。談到所謂的“家”,程茂全先生對記者說:“光能寫能畫還不能稱之為書法家、畫家,也不是加入了相應協會就是大家了。無論從藝術上、精神上、思想上,都要高于常人,才能稱之為家。同時,還要從其它的文化、藝術領域中廣泛涉獵,豐富自身。”
程茂全先生不僅師從大家(著名書法家),還師從大家(眾多藝術家),在藝術上有了相當高的造詣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建立了廣泛的社會交往,為他成功經營宏寶堂打下了基礎。
文人經商
宏寶堂的前身是孔膳堂飯店,1997年,飯店一層被改建為工藝部。當時,程茂全被任命為這個新部門的一把手。
“從來沒當過一把手,又是白手起家,手里一分錢沒有,怎么開始經營呢?借著宣武區首屆文化節的契機,我邀請了十幾位書畫家,也都是我的老師、朋友,搞了一個‘書法小品展’,還請媒體的朋友幫忙宣傳。結果一炮就打響了,賣了20多萬元,其中10萬作為書法家們的報酬,剩下的就是我們宏寶堂的第一筆收入了,當時這可是不小的一筆錢呀。”程茂全跟第一次見面的筆者像聊家常一樣侃侃而談。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做藝先做人。從小父親就教導程茂全:吃虧行,占便宜不行,尤其是不能占朋友的便宜。他把這些“家訓”牢記在心,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顧客,都以誠相待,童叟無欺。
作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書法家,程茂全結交甚廣,依靠廣泛的社會關系,宏寶堂的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在,宏寶堂還是國營企業,程茂全的上級領導也曾建議他改制為民營企業,但他并不想讓自己成為企業家,還是一心給公家掙錢。這位老領導曾感慨地對程茂全說道:“宏寶堂這些年掙的錢,其實大部分都應該是你個人的收入呀!你等于把自己的家產都捐出來啦!”
正是程茂全先生的無私與豁達,成就了宏寶堂的今天。“我的初衷就是只求奉獻,不求回報,但事實上,社會給我的回報已經太多太多了。錢對于我毫不重要,夠用就行。將來我要是走了,我的錢不會留給家人,全都回報社會。我只要活得自在,活得踏實就心安了。”程茂全先生真誠地說道。
也許,這就是文人與商人之間最大的不同。
不斷創新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書畫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成熟,這個以前“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行當也進入了“微利時代”。
1999年6月,宏寶堂自立門戶,正式掛匾。“‘宏寶堂’這個名字是李燕先生給起的。我覺得挺好,一是叫著順嘴兒,二是‘宏’和‘寶’兩個字都有個寶蓋頭,有點‘把寶貝蓋住’的意思。”程茂全比劃著漢字說道,“但寶貝進來了,總蓋著賣不出去也不行呀,我就想法兒怎么能使出別人沒有的招兒來。想來想去,我決定搞一個‘當代書畫名家百扇展’,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又能聚攏人氣、擴大影響,還能有經濟效益。我就征集了130多位為當代書畫名家的扇面作品,展覽的反響十分強烈,好評如潮,賣得也不錯。”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程茂全干得更帶勁了。隨后又推出了“迎春名家書畫小品展”、“金秋書畫四條屏展”、“甲申畫猴”、“乙酉畫雞”等一系列特色活動。以獨特、新奇為旨,以真、小、精、廉為本的經營思想和方針來開展的這些商業活動,這宏寶堂畫店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貨真價實
質量問題和誠信問題幾乎是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要必須要面對的,尤其是在書畫收藏領域。在舊社會,買到贗品只能怪顧客看走了眼,賴不得商家,行里的規矩就這樣。但在21世紀這樣做買賣就不行了,只有講求誠信、貨真價實,企業才能有競爭力和發展力。(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