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雙年展在危機中幸存
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作品近日,19屆悉尼雙年展的總監茱莉亞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坦言,由于對本次雙年展贊助商的爭議,使得展覽陷入了爭論的中心,不過事情也應該是這樣。她說:“在2012年柏林雙年展中,藝術服從了政治。當時面對這種情況,人們沒有什么真正的東西留能夠去應對”。
“在這里,藝術才是中心,是領導。這將是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雙年展,因為它展示了不一樣的脾氣,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而促成這種轉變的是蘭斯菲爾德公司,該公司是本次雙年展的主要贊助商,同時它的總裁Luca Belgiorno-Nettis也是本次雙年展的董事會主席,它與澳大利亞政府簽約從有爭議的強制拘留庇護尋求者的政策中賺取利益。在Luca Belgiorno-Nettis辭職后,藝術家門的聯合抵制才停止。
最終,Gabrielle de Vietri和Charlie Sofo兩位退出展覽,茱莉亞安娜說:“如果人們覺得他們真的不得不退出的話,我想對此做出的一個結論是他們可以妥善處理。我從來不想看到一個‘我們和他們’的情形”。
爭議的進一步升級源于文藝部長喬治•布蘭迪斯(George Brandis)的涉入,在雙年展宣布斷絕與蘭斯菲爾德公司的關系后,他威脅撤出資助雙年展的資金。茱莉亞安娜說,這項舉動嚴重的破壞了政府支持藝術的公平原則,她表達了自己謹慎的的觀點“由于藝術品的高價值和展覽的規模,藝術一直在這種財務困境中尋找自己”。
茱莉亞安娜說,緊跟這場爭議,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熱衷體驗超感官和杰出的作品,她說:“我組織了一場更加強大和更具視覺刺激的雙年展。我希望這是一場能讓視覺和感官都享受盛宴的雙年展。藝術不一定就是空的景象,其策略的一部分就是激發人們的興趣和讓他們積極參與”。
本次展覽,她選擇了92位藝術家,包括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米爾恰•康托爾(Mircea Cantor)、烏拉•梵•布蘭登伯格(Ulla von Brandenburg)、艾米麗•華迪爾(Emily Wardill)和內森•克林(Nathan Coley),他們的作品在5個展場展出,包括澳大利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和車輛廠中心(Carriageworks)。
茱莉亞安娜說:“島的模是很大的,一些情況下你需要根據島的規模來從事工作,不然它會使一切都相形見絀”。她為鸚鵡島(Cockatoo Island)選擇的作品富麗而且具有雄心,有幾件在這個地方展出的作品具有勢不可擋之勢,例如伊娃•科赫(Eva Koch)巨大的影像裝置作品《I Am The River, 2012》,該作描繪了一座泄流而下的瀑布。相比之下,克拉姆•莫頓(Callum Morton)受魔鬼列車啟迪的的作品《The Other Side, 2014》未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展覽上的其它亮點還有藝術家duo Randi和Katrine創作的縮小比例的丹麥鄉村,以色列藝術家Yael Bartana創作的錄像作品《Inferno, 2013》等。(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