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牙雕大師的對話
我個人的觀點,用我們藝術家的雙手、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把自然死亡的大象利用它的牙雕刻一件藝術品,也是對逝去大象的一種告慰。這是上天賜給我們寶貴的財富,我們為什么不能很好的把寶貴的財富利用起來,為什么燒掉才是一種保護呢?我覺得這不是一種保護,它是一種褻瀆,所以我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值得探討。
我們國家最近幾年在管理、加強、保護野生動物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國家主管部門在這方面在打擊走私象牙上應該說是有成效的,而且國際上對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的管理上也是非常認可的,所以我們真的要用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來考慮。不能因為走私而把所有正能量的東西都掩蓋了。 同時我今天想借著這個平臺向業界人士提出我們要很好的加強我們行業的自律,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藝術家真正的從我們做起,把保護野生動物的責任每個人承擔起來。同時我們也要把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重責傳承起來,能夠在我們這代人上能夠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文老師。
王樹文:今天看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這些作品,剛才肖主任也講了,非常震撼。感覺到這些藝術家們他們做的這些藝術作品,每一件都有新的創意、新的思維。今天主要的座談是在牙雕這方面,我就主要側重在牙雕這方面發表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我認為廣東的牙雕原來分成三個派,北派以北京上海雕刻廠,我當時是北京工藝美術廠的,我們是以人物、花卉為主,廣東是以牙球,當時還有福建和上海是以鏤空。在80年代,當時象牙工藝美術占據整個國民產值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其他地方包括天津、東北、西安等等成立了很多象牙雕刻廠,它繼承了三大派的特點。
張大師作為嶺南的牙雕藝術,可以說他是現在的佼佼者。我總結三點:第一點,他把當時象牙原材料的配法當時各個方面都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要把象牙發展起來,本來廣東的骨雕過去是很少的,那是北京的骨雕,但是他把骨雕用牙雕的形式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個在傳承象牙雕刻技藝方面,張大師起了一個不可磨滅的作用。很多人看到張大師的作品都是象牙,而且他的拼接各個方面已經超出了原來骨雕和牙雕技藝的水平,達到了新的水平。
再有他不斷的創新,這個創新是在原來廣東基礎上又進一步的發揮和創新,除了牙球以外,因為牙球在北京市做不了,北京的天氣干燥,當時只有玉的、木的,當時只有大興象牙廠。而且那時候給國慶獻禮的時候南北結合,北京做的底下,廣東做的牙球。當時送給聯合國的兩件禮品,侯選的一件是北京做的,一件是廣東做的,牙球。但是北京的骨雕沒有發展起來,牙雕受到很大的限制。張大師在象牙雕刻技藝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得他有很大的發展。如果說北京搞一個這樣的展覽拿出這么多大師作品來,第一我們沒有在骨雕這方面下這么大工夫,過去也搞了很多骨雕,但是沒有牙雕技藝的傳承。還有龍船,球和船當年在國際博覽會上經常展出。剛才我仔細看了看廣東的展品,比原來更精彩。原來做的船做的沒有那么豐富,那么細,現在用猛犸牙把象牙的技術做的淋漓盡致,我看上面的人物不下幾百個。而且每個細的部位,包括欄桿,包括燈、建筑都做的非常到位,有銜接的,有拼相的,但是很難找到拼相的地方,而且整個作品渾然一體,我覺得我們要向張大師學習,他做的擺件造型新穎,發揮了過去牙雕的特點,用骨雕發揮了牙雕的特點做出牙雕要表現的東西,或者牙雕沒有表現過的東西。所以可以這么講,張大師在牙雕技藝上來說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他在牙雕技藝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希望張大師再創輝煌,為嶺南的工藝美術起到帶頭人,也能夠帶好全國的工藝美術走向新的發展點。謝謝!
張民輝:我插一句,帶頭人說不上,但是我們會努力,特別在這些前輩的指導指導下,我會繼續在象牙雕刻這種技藝的探討或者成長方面會繼續努力。謝謝。
主持人:現在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春珂講幾句。
李春珂:剛才大家已經說的我都不重復,我主要是表個態,今天我看張民輝大師的作品,還有廣東省整個的民間藝術作品,給我心里是非常大的震撼。我從內心里來說真的是值得我學習。因為各位老師的作品是心血做出來的,我深有體會。因為創新非常難,需要時間,需要精力和財力,張大師在骨雕等等方式來表現象牙雕刻的手法,在全國來說可以說是第一人,沒有人能夠做出這么多作品來。而且廣東省的作品我感覺這次展示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成功的。雖然規模不是特別大,但是我感覺也可以了。在北京市搞這個活動都是非常困難的,當然北京可能品種比較多,但是搞不了這么高層次的。
我們跟張民輝老師都是同行,都是很多年的朋友了,他把廣東省的嶺南文化一直做的非常到位,一是繼承了嶺南文化,而且發展了嶺南文化。嶺南文化跟北方文化沒有任何矛盾,就是統一的,只不過在藝術形式上、處理手法上不一樣。不一樣的原因在哪呢?有的是根據氣候,根據當地民間的風俗都有關系,他的差異我的感覺是處理手法上,因為大家對文化的認識都是統一的,中國文化就是皇家文化,就是民族文化,沒有第二個文化,有的人說這派那派,我認為不存在派,我們就遵循正宗的中國文化,按照這個路徑走下去一定能夠把各地區文化傳承工作做的非常好。
我工作這么多年了,從1964年到現在應該是50多年了,對文化和藝術的理解主要是學習傳統文化,要有一個根基,傳統文化根基打好了,不管嶺南也好,北方的也好,把自己的根基打好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只要把根基打好了,很多東西做好了也是一種創新。人都是在追求比較現實,追求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文化。張民輝大師的作品一看是嶺南風格,但是每件都不一樣,一看到這個作品的特色就知道是張民輝,他做的東西非常細膩,這是值得我學習的。我膽子比較小,老擔心做大產品出毛病,北方主要是受氣候影響很大,象牙雕刻產品怕裂。說到鏤空的事情,在廣東省也是一種特色,特別注重鏤空。
說到大象的保護,不是現在才人類才開始對大象的保護。我工作的第一天就知道當時象牙原材料進口是每只象牙一個死亡證,當時歸農業部管,那會人對象牙管理就非常嚴格。現在環保主義者認為自己最環保,保護野生動物。從清代、明代做象牙雕刻都是對原材料的運用非常注重,尤其明代很多作品,比如做文官,帽子有的時候是用別的材料代替,就是為了節約原材料,尤其在明代特別明顯,當時對材料非常珍惜,大家非常愛護材料。因為本身象牙雕刻屬于工藝藝術,確實不應該算民間藝術,對材料非常珍貴。因為社會發展了,中國老百姓兜里有錢了,所以有文化的人想收藏,老百姓也想收藏,但是對于有些不法分子就進行走私,由此形成了目前這種狀況。中國政府對象牙管控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抓住走私就判刑。還有中國老祖宗幾千年留下的傳統技藝,不能到咱們這代給滅了。而且象牙的使用,自然死亡的大象原材料也是資源,剛才說不能給燒了,我覺得燒都是一種犯罪,政府加管力度就行了,這個沒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