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物知變 學古善化——解讀劉紹斌山水畫藝術

畫家劉紹斌
劉紹斌自從1979年起經孫其峰介紹跟我學習山水畫,如今已有二十余年了。這些年來,他無論寒冬酷暑都堅持不斷地登門求教,勤于筆耕,揮毫不輟,克服了學畫中的種種困難,付出了很多艱辛,終有收獲。自1983年起,他的作品在天津市畫界嶄露頭角,在第三屆天津青年美展和多次市級美展中獲獎,1996年起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舉辦個人畫展和出版畫集。

劉紹斌作品
我平時常和紹斌講自己年輕時的學畫經歷,以此鞭策他努力勤奮。學畫光是能吃苦和勤奮遠遠不夠,還要多思考、多領悟、多動筆,這樣日積月累才能進步,才能提高。而臨習古人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要不斷汲取傳統山水畫各個流派中好的東西,為己所用,這對于山水畫的發展與創新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傳統是中國畫的根本,是推陳出新的可靠基石。可貴的是,多年來紹斌能堅持臨習傳統,對藍瑛、石濤、石溪、龔半千、黃賓虹、劉子久、付抱石等古今大家多有涉獵,潛心鉆研,下了一番工夫,他猶重墨氣的掌握,并把傳統技法融入現代山水畫創作之中,于大寫意潑墨、積墨等方面有較深刻領悟。他學我的用筆用墨、接受能力較強,很有悟性。他并不刻意追求形似,畫面注重空靈自然,氣韻生動,毫無匠氣。孫其峰曾題詞評價他的山水畫:“師物知變、學古善化”。

劉紹斌作品
中國畫必須要講筆墨,靠一些無功力的“障眼法”和歪門邪道是沒有出路的。中國畫的筆墨功夫不長期磨練就得不到,畫畫不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沒有飛躍,所有這些都需要畫家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沒有捷徑可行。紹斌應該在筆墨功力上再嚴謹扎實,在筆墨語言上再下大力氣追求。與此同時,還要多讀書、多學習、多交流,要不斷鉆研新畫法,取長補短。

劉紹斌作品
要行萬里路,到大自然中感悟,提高眼力和悟性,開闊胸襟。要由傳統走向生活,再由生活回到傳統,又由傳統深入生活,反復實踐,融會貫通,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紹斌多年來雖走過不少的名山大川寫生,但有機會還要多下去,多住上一些時日,做到胸有丘壑,才會創作出更好的,更有份量的作品來。

劉紹斌作品
紹斌有追求,且為人正直,尊師重友,以誠待人,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若再進一步提高藝術素養和學識,假以時日,當會取得更大成就。(文/孫克綱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 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畫院一級畫師 )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