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藝術家管理基本理論與體系研究

5/10 2024
本文系西沐在2024年5月10日至12日榮寶齋畫院西沐藝術商業訪問學者班第七次昆山市授課,主題是“藝術家管理的本質、內容與維度”的部分內容整理。
藝術家管理基本理論與體系
西沐
【摘要】藝術家管理是藝術品市場重要的功能之一。藝術家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有自己獨特的內在規律,需要相對獨立的系統構建與體系拓展。也就是說,藝術家管理需要建構相應的的基本理論體系及其管理運營體系。本研究給出了藝術家管理理論與管理運營體系的系統建構。
藝術家管理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個新課題,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認識這個內在規律,并讓它落地,是踐行藝術家管理的重要過程。
藝術家管理就是要發現優秀藝術家,并讓其在學術與市場兩個領域取得多重認可。如何發現優秀藝術家并使優秀藝術家成功,是藝術品市場研究的焦點問題。藝術家管理的研究與探索,其終極目的是為了藝術家及其資源的價值發現。而實現價值發現這一目的,其手段與基礎是價值管理。也就是說,藝術家及其資源的價值發現這一目的的實現,是靠價值管理來實現的。基于此建立起來的藝術家管理基本理論、方法與體系,將推動發現優秀藝術家并使優秀藝術家成功的進程,不斷將這一理論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常態化和社會化,是當下藝術品市場研究的重要又迫切的課題。
一、藝術家為什么需要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
1、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重塑形態,這個過程需要重構藝術家價值發現的平臺、方法與體系。中國藝術品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紛繁雜亂,也沒有像今天一樣讓人看不到底。傳統業態在縮表,新業態在生發擴張,可是我們習慣了用傳統業態的思維慣性、分析話語和分析方法去看待市場,去看待已經變化了的市場。所以,感到市場新的業態無比紛繁雜亂,這是傳統視角、邏輯的慣性。如何去看待新業態的市場、新形態的市場,這就需要新的視角、新范式、新的邏輯、新的方法去觀察市場,重構價值發現的平臺、方法與體系就成為重要基礎。
2、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轉態,藝術家管理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尋找準確的學術與市場定位。關于中國藝術品市場轉態的具體表現:第一傳統交易萎縮;第二市場交易縮表;第三市場形態在轉變;第四市場在扁平化;第五市場狀態多極化;第六市場既要服務高凈值人群又要大眾化人群;第七藝術金融服務不可或缺。藝術品市場在大環境下不景氣,有市場的原因,有觀察視角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市場不是在轉型,而是在轉態。而在這一轉態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原因是藝術品市場正在從多元化向多極化轉換,面對這種多極化轉換,藝術家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藝術家管理就是在不確定性中建立新的價值體系,尋找準確定位,建立穩定的市場與學術格局。
3、中國藝術品市場轉態的市場動力演進總開關,它決定著藝術家價值發現的基本維度。關于中國藝術品市場轉態的市場動力演進,首先是審美文化的崛起與轉型。美學轉型審美文化的崛起是市場多極化的原動力,審美趣向的轉變是多極化發展的根本,只是我們沒有預料到在這樣一個時刻、以這種方式伴隨著數字化、年輕化、智能化的浪潮發生了;其次是藏家年輕化的推動;第三是線上交易的增長;第四是數字化趨勢與新業態生發;第五是再國際化正在進行;第六是藝術金融服務支撐。這六個維度關系到藝術家價值發現的基本面。
4、藝術家在藝術品市場多元化、多極化發展的同時,生存空間空前細分化,競爭更加激烈,需要精準化的管理。多極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是在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是與藝術品市場新形態相匹配的。因此,藝術家需要管理,既有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但更多地是市場新形態決定的系統需要,既有市場的,又有學術的。
(二)藝術家的分析架構
在多極化的藝術品市場與多元化藝術生態中,藝術家事實上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鮮活的、立體的獨立存在。那么,在研究藝術家管理的過程中,如何認知與分析藝術家?這是進行藝術家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
我們認為,藝術家是一個在生態中生存的立體系統。為了研究分析方便,把藝術家的獨立特征概括為三個維度:精神、價值、資產,并將其放在三維坐標中進行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揭示其立體存在。具體見下圖1。

圖1 藝術家管理分析框架圖
由圖可見,一個獨立的、立體的藝術家在這個三維坐標中,可以分為三種相狀態:即精神——價值態、價值——資產態及精神——資產態,通過這三種相狀態,可以將一個獨立的、立體的藝術家分析為:
1、精神——價值態。在這種相狀態下,藝術家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精神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使用價值及價值基礎。
2、價值——資產態。在這種相狀態下,藝術家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核心資產、關聯資產、延伸資產及周邊資產。
3、精神——資產態。在這種相狀態下,藝術家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精神資產、藝術資產、交互資產及物理資產。
這樣,一個藝術家通過三維、三相狀態的分析,再經過整合總結,就可以形成對這個藝術家形成了立體化、整體化的認知。
(三)如何進行藝術家管理
經過對藝術家的分析,藝術家的管理就可以建構起一個核心、一條主線、兩個體系來具體進行。
1、一個核心:藝術家及其資源的價值發現。
2、一條主線:藝術家及其資源價值發現——通過價值管理運營體系——達成學術共同體與市場共同體的雙認可。
3、兩個體系:藝術家管理的方法體系與管理運營體系。
藝術家的成功關鍵在于其價值發現,而價值管理是手段,通過體系化運作,達成學術共同體、市場共同體共同認可是目的。藝術家管理是一個這樣的過程,它有自己內在的營運邏輯與規律。
二、藝術家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管理體系
(一)藝術家管理的基本理論
圍繞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運營進行藝術家管理,通過構建一個核心、一條主線、兩個體系來實現學術共同體、市場共同體共同認可,從而實現優秀藝術家的成功。藝術家管理是一個新的理論熱點與新的知識體系。具體見圖2。

圖2 藝術家管理的基本理論體系
(二)藝術家管理的基本過程
藝術家管理過程是一個認知管理的過程。它分為:學術梳理-學術研究-學術定位-市場定位-價格體系構建-價格體系落地-診斷調整等幾個環節,不斷進行尋優,最終實現學術共同體與市場共同體的雙認可。
1、學術定位;
2、市場定位;
3、價格體系建構;
4、價格體系落地;
5、學術共同體與市場共同體的認可;
6、預警診斷調整調控體系建立。
(三)藝術家管理的基本體系
藝術家管理的基本體系在價值發現與價值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基本理論、基本體系與支撐服務體系,建構藝術家管理體系,以實現學術共同體與市場共同體的共同認可。見圖3.

圖3 藝術家管理的基本理論與體系
三、藝術家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門學科體系的形成,方法論的不斷成熟是其重要標志之一。對藝術家管理來說,從傳統形態到互聯網形態,再到數字形態的進化發展,其方法論的變遷與進化也有著非常明顯的軌跡。在這里,我們探討藝術家管理的方法論,進而探討藝術家管理數字化的方法論,可以說是對藝術家管理數字化系不斷建構、不斷體系化、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支撐,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藝術家管理體系的探索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與此相對應,其方法論的探討與形成也是一個復雜的、不同層次的形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傳統形態的、互聯網形態的,也有數字化形態的一些方法論的積累,還有進一步探索的一些前沿的方法研究,所以在方法論的探討中,我們要集合、整合、集成這些方面的成果,嘗試地去建構系統整體的藝術家管理方法論。
藝術家管理,特別是藝術家管理數字化是一種全新的數字經濟形態。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內部的規律。因此,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采取有別于研究其他經濟活動和經濟研究對象的一些方式方法,探討一些新的路徑與做法,由此形成的一些新的方式、方法和經驗,經過提升與系統化、科學化,形成新的系統方法,進而上升為方法論,這是藝術家管理到藝術家管理數字化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其發展中所需要的。因此,研究藝術家管理的方法論,并將其相對獨立出來是非常必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方法論建構共識
1、藝術家管理是一種特種形式的管理活動。
2、文化藝術需求快速崛起,是一種特質非常明顯的需求形式。
3、新消費的迅猛發展,使藝術家管理的實踐與研究面對新的市場與產業基礎。
4、科技融合為藝術家管理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5、基礎設施,特別是數字化發展推動的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形成,促動藝術家管理形態不斷進化發展。
6、新業態的不斷生發形成,使得數字場景越來越成為藝術家管理實踐與研究的基礎與核心。
7、藝術家管理的實踐與研究推動藝術家管理體系建設,要求藝術家管理在發展過程中要有獨立系統的方法論及其體系。
8、新業態---數字場景構建新的經濟形態,這種新的經濟形態底層的運作邏輯已經或正在發生變化,需要我們認真地分析與認知。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越來越由傳統的品牌驅動變為IP驅動 。市場運營不斷向品牌驅動—IP驅動—流量驅動—場景的集中+重復傳播形成新品牌驅動(以IP為中心的品牌)。二是商業運作不斷由品牌與渠道為主進一步進化為場景為中心 。
(二)藝術家管理方法論研究現狀與問題
1、發展的現狀: 首先,對建構藝術家管理方法論意識比較淡漠;其次,對藝術家管理的內在規律還缺乏深入研究;第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藝術家管理數字化、數智化的發展趨勢還缺少認知;第四,對藝術家管理數智化發展的底層邏輯與技術支撐還理解不深入;第五,對藝術家管理數字數字化的發展的業態與產業生態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第六,對數字經濟時代的藝術家管理數字化的發展與治理體系缺乏深刻的認識。
2、發展中的問題: 第一,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認知模糊,對數字經濟本身的研究缺少一個共識,對其方法論的研究剛剛開始。在這種條件下,研究藝術家管理的方法論,需要提供共性的基礎與前提。毫無疑問,目前還很難具備這一前提條件。第二,由于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方法論現在缺乏認知與積累,數字經濟新形態發展的內在邏輯與機制需要進一步清晰與提煉,如果缺乏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邏輯與機制的掌握,就談不上建構藝術家管理方法論及其體系。第三,對藝術家管理方法論的積累與探索缺乏必要的總結與提煉,藝術家管理方法論的建構缺少共同認知。第四,目前,藝術家管理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形態或業態,相關成功的案例極度缺乏,缺乏相應的場景,相關的業態與生態建設也剛剛開始,關于藝術家管理方法論的研究,存在現實基礎與支持。第五,藝術家管理方法論本身的研究需要相應的哲學思考與哲學方法,目前的研究還不可能在哲學的層面給出支持,方法論本身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形成邏輯思維的始點。
(三)研究范式的變革:系統平臺集成分析方法
藝術家管理方法論的研究,我們必須堅持相應的哲學思維,藝術家管理從傳統形態到互聯網形態,再到數字形態的發展過程,實際上跨越了技術融合、技術進步甚至是技術革命的一個全新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由于科技融合的不斷發展,我們在分析方法的應用上就需要進一步的選擇與整合。具體來說,那就是傳統形態到互聯網形態,再到數字形態,藝術家管理的發展實際上它是一種跨形態的發展方式,它改變了發展的基本邏輯和基本的產業基礎,所以,在分析方法的研究上也需要進一步的開拓思路,概括的講,這種形態之間的不斷的轉換,需要我們用范式轉化的方法論來進加以適配與應對。
1、哲學基礎
方法論的基礎: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辯證邏輯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思維的邏輯應當概括地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
歷史是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認識客觀現實的歷史(包括科學史、哲學史、思維史等)。邏輯是指歷史發展過程在思維中概括的反映。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包含兩層含義:
(1)邏輯的發展與人類認識的發展歷史相一致。
(2) 邏輯的發展與客觀實在發展的歷史相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邏輯與歷史并不等同,因此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是對立中的統一。在安排理論體系各個概念、范疇的邏輯順序時,不必機械符合被考察對象歷史發展的順序,而是從發揮作用先后、影響力。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它要求我們在研究歷史時,不僅要關注歷史的細節和偶然性,還要能夠抽象出歷史的內在規律,并用邏輯的形式來表述這些規律。
2、基本邏輯
研究范式的變革系統化平臺生態集成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系統+平臺。
(2)分析路徑:平臺+業態+生態。
3、方法構成
(1)投融資分析方法——四柱分析法、多維時鐘理論。
(2)產品設計運營分析方法——風險結構理論。
(3)風險管控分析方法——平臺+風險閉環管理理論。
(4)場景建構分析方法——場景建構理論。
(5)資源活化分析方法——資源活化理論。
(四)新研究范式概述
藝術家管理數字化的方法論研究到目前,我們認為用新的方式來概括與探討這一新的方法論。這一方法論的基礎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來進行具體的平臺化分析、系統分析與生態分析,由此形成系統平臺集成分析方法。在這個集成分析方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將藝術家管理數字化方法論概括成場景建構分析方法、資源活化分析方法、投融資分析方法、風險管控分析方法、產品設計分析方法與計量分析方法等具體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與系統平臺集成分析方法一起,構成了藝術家管理數字化方法論的體系。具體見圖4.

圖4藝術家管理方法及其基本結構
1、分析范式:系統平臺集成分析方法
2、場景建構分析方法
3、資源活化分析方法
4、投融資分析方法
5、風險管控分析方法
6、產品(服務)設計方法
7、計量研究方法
四、結語
發現優秀藝術家并推動其成功是研究市場的主要任務之一。藝術品市場新形態多極化的發展是一個大的趨勢,它的演進不僅有自己的規律,并且還有自己的動力集成推動。了解了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這些底層的邏輯,才能夠認知清楚藝術品市場發展現狀與大的趨勢,在趨勢面前,我們才能更加理性、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有解釋力、更加智慧地進行藝術家管理。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