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劉云鶴:我的草書觀

書法家劉云鶴
劉云鶴,名祖瑩,筆名有沉廬、汀芷、游天等。生于1963年10月,祖籍安徽舒城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曾任安徽省書法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政協書畫院書畫師,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三、四屆)暨草書委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安徽書壇》原執行主編,安徽省國資系統書畫攝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書道網藝術指導。2002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十佳青年書法家”稱號,皖軍書法草書20家成員。

劉云鶴作品
其書法作品先后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日公開征集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第六、七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世界華人書畫展,首屆全國青年美術書法展獲優秀獎(福建三明),第二屆中韓書法交流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法大型展獲優秀獎(合肥),“冼夫人”杯全國書法大展,紀念建黨85周年全國書法大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以及“掇英杯”全國著名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全國千名書法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書法展,中國古村落德安里.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全國名家(泰寧)書畫賑災義賣特邀,“西山風”全國書法小品邀請展,“銘志杯”全國著名中青年書法家邀請展,書藝公社?雪穎堂?當代書法百家橫卷專題展,蔡倫故里——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邀請展,龍眠畫派研究院惜抱書社邀請展,云南省姚安縣禪文化書畫攝影展覽,《劍魂——當代書法名家扇面邀請展》,“紀念契丹王朝建都平泉1096周年——平泉杯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等。《建國50周年安徽書法大展》二等獎,《安徽書法晉京展》,《新世紀安徽首屆書法大展》優秀獎,2009年安徽省首屆臨書大展一等獎。編著有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生寫字教材》、《歷代名家隸書臨習教程·東漢〈張遷碑〉》。書法作品和書法、美術評論文章約數十萬字見著于《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書法》、《書法賞評》等全國專業報刊。《青少年書法報》、《書法之友》、《文化時空》、《中國藝術報》等有專版介紹其藝術成就。安徽電視臺、合肥電視臺均作專題介紹。

劉云鶴作品
作品和傳略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法卷(三)》、《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國際現代書法集》、《中韓書法藝術寶典》、《安徽當代書法集》、《安徽書法晉京展作品集》、《新世紀安徽首屆書法大展作品集》、《安徽草書20家》等及2006年有作品被刻入湖南常德詩墻碑廊、竹海碑林等。

劉云鶴作品
劉云鶴: 我的草書觀
“你寫的草書我雖然看不懂,也不認識,但看上去很美。”一次筆會上,一位先生挺興奮地對我如是說。作為普通讀者和觀眾,又有多少人能讀懂和認知草書呢?但“看上去很美”,起碼是作品傳遞了藝術的基本功能,因為藝術的基本功能就是審美。再好的藝術如果不能審美,不能向欣賞者傳遞美感,那都是白搭,所謂藝術品就是創造美和審美,至于其他倒不是很在乎,我們最關注的是這件藝術品美與不美,所以當我們在面對某件草書作品時,第一關注度不是該件作品的內容如何釋讀,而是該件作品的審美指數和美譽度。這種情形在我們遇到的經典名作如《懷素自敘》、《張旭古詩四首》以及黃庭堅的《諸上座》、《李白憶舊游》等,都可以隨時感受到,如果沒有機會親臨接觸真跡,去翻看出版的這類精印的字帖,你同樣會有這種感受的。我常想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無法指望人人都能釋讀、欣賞草書,但只要欣賞者在面對草書藝術作品時,從中真正感受到它蘊含著美的情愫時,使其精神上充分得到愉悅,那就OK了。至于草書中的內容的美或不美,是草書創作者的文學修養問題。當然,欣賞者的個人修養也很重要,修養愈高,精神上的愉悅空間則更為廣闊,滿足度也更高,反之,則稍遜。誠然,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美的能量勃發,這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一廂情愿就能獲取的,因為藝術的審美雖與情感有關,但僅有情感還是遠遠不夠的,它有潛在的審美標準和規律。

劉云鶴作品
草書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奇葩。“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纚半無墨”。“忽為壯麗就枯澀,龍蛇騰盤獸屹立。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遠鶴無前侶,孤云寄太虛。人人細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這是古人在欣賞懷素草書時,感受到的神奇意象,草書的妙境就在于它變幻莫測,化天地萬物裁為一象,這也是其它書體難以企及的。縱觀幾千年,歷朝歷代書家眾多,群星閃耀,但真正的草書大家屈指可數,其代表性人物有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以及明清時期的徐渭、王鐸、傅山等人為我們耳熟能詳,足見草書創作的難度系數之高。漢代張芝尊為草圣,但其作品傳世不多,傳為其作的刻本《冠軍帖》讓我們已領略到這位大草書家的風采。唐代著名書評家張懷瓘在評價張芝草書時說“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牽合,數意兼包”。對張芝草書傳達美的意象作了高度概括和贊美,尤其是“奇形牽合,數意兼包”道出了草書創作變幻莫測的真諦。草書是什么?草書是音樂,因為它有音樂的旋律和優美;草書是水,因為它有水的流動和柔美;草書是山,因為它有山的奇異和雄偉;草書是云,因為它有云的變幻,飄渺如煙;草書是雷電狂飆,時而讓人們惶恐連連;草書是天地萬物變幻的精靈,須臾纏附在草書家的身邊;草書更像是一壺濃烈的醇酒,使讀懂它的人,品位人生甘苦,從容不迫而酣暢淋漓。筆者曾就草書欣賞在《靈魂的傾訴》一文中有這樣的描述“書家在醞釀草書創作時需要激情與沖動,沒有激情與沖動,過于理性化是寫不得草書的”。草書創作還要有一定的情境,因為受情境感染,往往非常情緒化,正是情緒化才能產生創作時的強烈激情,因有激情,才能動人;因有激情,就有了疾速,草書也最講究疾速,沒有疾速感的草書,或者不能稱為草書,唯有疾速,才能變幻莫測,歷代對草書的疾速描寫很多,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 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坐失聲看不及”。都將疾速提到草書創作的重要位置。當然,疾與慢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要疾中求澀,澀中寓疾,而慢與澀則沒有必然聯系,并非“慢”就一定能“澀”,重要的是將疾速與凝重、沉著、準確、洗煉等統一起來,“澀”是指筆畫的質量,是一種勢態。否則,一味疾速,就會變得虛浮氣躁。雖然草書“貴流而暢”,其創作過程也非常情緒化,但情緒化是有度的,這個度就是我們創作草書時的基本要求和規律:即感性多于理性,如果脫離了這個規律,那么一切情緒化都將變得空洞。不過,也有人主張草書創作運筆速度要體現一個“慢”字,理由是被稱為當代草圣的林散之曾有“作草如真”之說,我想這可能是對林老的一種誤讀,我的理解是林老指疾速運筆的草書要如真書般的點畫形質,而非向真書一樣寫的較慢,“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可見草與真是兩套運筆方法,不能混為一體,更何況草書中使轉與疾速有著必然的關聯。對此,草書創作者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迷信權威或者人云亦云。

劉云鶴作品
此外,還想補充一點就是草書創作與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顛張醉素”就是佐證。“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 “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這都是酒的作用,酒使“顛張醉素”們放浪形骸,解衣槃礴;酒使他們物我兩忘,進入化境;酒將他們的草書藝術發揮到極至,而爐火純青。張旭、懷素的一生都沒離開過酒,酒是他們棲息于草書創作的精神家園;酒是他們草書創作的催化劑。筆者也贊同草書創作者可適當飲一點酒,以微醺為佳,大醉者非挺天縱之才不可為。酒與草書結緣,酒因草書而生色,草書因酒而精彩。(2017年2月8日刪改于九溪江南)

劉云鶴作品
劉云鶴其人其書
我與著名法家云鶴先生的交往,由來已久。八十年代中期,我從部隊退伍分配到了一家軍工企業,從事工會的宣傳工作,經常深入到各生產一線單位采訪與寫作報道,后采得知他是車間的一名技術人員,平時就愛琢磨書法藝術,寫寫畫畫幾乎達到了癡醉癡迷之程度。

劉云鶴作品
發現了他的這一特長,于是,我建議他調到廠工會工作,這樣更利于自己興趣的發展。時隔不久,他采納了我的意見和建議,憑借著一手好字,順理成章的調入到企業機關工會工作,與我成為了同一辦公室的同事,直到我們在一間辦公室共事了十年,直到我調離開后,他仍舊留在原部門工作。
隨著他對書法藝術的不斷探索與追求,他書法藝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且在安徽國防工辦、國防科工委以及全國總工會等舉辦的各類書畫展覽中,不斷獲得驕人的成績,其書法藝術日趨成熟,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遠近聞名的知名書法家。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王申祥,來皖檢查與指導工作,專程來到他所在的軍工企業,還親自會見了云鶴先生,對他的書法藝術給予了高度的贊賞馬評價,還與他一起合影留念,這無疑對他更是莫大的鼓勵與促進!

劉云鶴作品
從劉雲鶴的朋友圈,閱到他近日創作之大作《曠野清風》,感覺其書作豪放且震撼無比,氣勢磅礴!我倒未覺得作者是表達曠野清風,仿佛感受到作品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壯志凌云之豪邁,狂野而灑脫,激情而噴發、洶涌而澎湃、熱情而奔放!他將創作融進自己情感之情緒中,加上自已對作品的領悟與理解,以宣紙視為疆場,將手中毛筆視為駕馭的奔騰之戰馬,馳騁沙場,激情奔放!盡情書寫曠野清風之情懷!賞閱作品情景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

劉云鶴作品
以前,讀他的行草發現都是清秀、俊美、安逸之態勢,線條流淌舒暢,其行草篇幅如音樂之流動,或低語輕訴,或舞韻翻翻,或如高山起伏,飄逸、險峻!讓你透過他的筆韻、筆勢、筆墨,感受他對書法線條及章法的把控,將你的審美,帶入他營造的意境氛圍中,去體味和感悟創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讓你美不勝收,愉悅舒暢,心曠神怡!

劉云鶴作品
欣賞《曠野清風》,讓你一改往日寧靜之態,賞其作品,濃墨起筆,筆墨中既透有古意,又蘊涵新意,透過作品線條與墨色,讓你欣賞到了他書法線條中所要表達的野趣、拙味!讀之,如品一壺老酒般的酣暢快感!仿佛把你帶入他那曠野清風的藝術氛圍藝里,如欣賞一幅墨色豐富、韻味十足的中國畫山水之意境中去,讓你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劉云鶴作品
云鶴先生不僅是一位書法人,更是一位厚積薄發的書法藝術評論家,美學理論家,多年來他撰寫了十幾萬字的書法理論文章,散見于全國專業書法理論報刋,在安徽乃至全國書法界有著較高的社會知名度!
也許,這正是由于雲鶴兄不斷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他欲突破創新思變的大膽嘗試!才有了《曠野清風》作品的豁達與粗曠,才有了作品的所表達豐富的思想與人生之境界!這里,我只是粗淺之見,期盼云鶴先生的藝術之路,越來越寬廣,不斷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大作呈現讀者!(作者范憶九,安徽散文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