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中國買家新寵
近兩年,中國買家砸巨金購買西方頂級藝術品,不僅讓國人瞠目,也深深挑動著西方人的神經。無論是萬達拍下畢加索名作《兩個小孩》,還是華誼王中軍買進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都讓西方藝術市場為之振奮:中國人不但有錢,還愿意花錢買西方主流藝術品。而隨著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落戶,更多的西方藝術品被直接亮相于中國買家眼前。雖然目前這類藝術品購買的數量還很有限,但對西方藝術市場的影響卻是標志性的,甚至將改變全球藝術市場的格局。
畢加索的陶瓷花瓶、安迪·沃霍爾的波普動物畫、達利的銅雕設計,各種瑰麗珠寶、精致名表及珍罕名釀 ……4月25日晚,佳士得2015年春拍在上海落幕,兩大專場共斬獲8687萬元總成交額。其中備受矚目的“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的西方藝術品以100%的成交率圓滿收槌,畢加索、達利、沃霍爾等西方藝術大師作品更被買家追捧。而“典雅生活藝術”專場的絕大多數拍品也是來自西方的頂級奢侈品,它們在被中國買家激烈競投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引領中國內地的藝術消費風尚。
西方藝術漸行漸熱
此次佳士得“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品雖只80多件,卻融匯中西方不同時期藝術作品,涵括20世紀西方藝術、美國戰后、波普藝術、新英國藝術、亞洲與中國現當代等藝術時期。拍賣云集多位頂級藝術大師作品,包括巴布羅·畢加索、馬克·夏加爾、薩爾凡多·達利、安迪·沃霍爾、馬克奎安、草間彌生等。
其中畢加索頗具希臘羅馬風情的陶瓷作品《舞者大花瓶》(一組25個),和創作于1969年手法大膽、顏色鮮明的卡紙肖像畫《男人頭像》,是該晚間拍賣的重頭戲,最終《舞者大花瓶》以250萬元落槌。
畢加索之外,馬克·夏加爾的佳作《粉紅花叢》也是亮點。這位出生俄國的藝術家融合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的夢幻元素,創作出這幅令人矚目的詩性圖畫,拍品經兩輪電話競投后,最終以260萬元成交。
薩爾凡多·達利高兩米的大型銅雕《時間之舞I》,也是最為矚目的拍品之一。該作品源自達利最著名的“融化的設計”題材,其標志意象也是超現實藝術運動的象征,它最終成交價35.596萬美元。2014年,佳士得曾帶來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布菲與安德烈克·布拉吉利的作品,此次上拍的是布菲的一幅精美肖像畫《小丑喬喬》和布拉吉利的油畫《傍晚的水塘》。《傍晚的水塘》意外吸引了超過4位場外委托方,最終這件11萬元起拍的作品以75萬元成交。
佳士得自2013年9月在上海舉辦首拍以來,一以貫之地將西方藝術品引入中國內地。包括畢加索、安迪·沃霍爾、達明安·赫斯特、夏卡爾、達利、布菲等一眾藝術家的作品,都曾數度亮相前幾季拍場。2013年,畢加索作品首次內地拍賣便獲成功,《坐著的男人》以1153萬元拍出。2015春拍是佳士得在上海的第四度舉槌。此次呈現的6件西方作品,5件有中國買家參與競投。對于作品的征集和選擇,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董事祁忠信表示,“我們之所以選擇估價在200萬-400萬區間內的名家作品,是想在本地市場尋找那些擁有購買潛力的藏家,當他們開始選擇購買西方20世紀名家作品后,他們或許會對此領域有更大的需求。”
而西方藝術品漸入中國買家收藏版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中國買家的年輕化和興趣多元化。“特別是在西方當代藝術領域”,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年輕一代藏家的獨特美學和收藏理念,使目前的藝術市場呈現出更加多元、更國際化的趨勢,“2014年上海拍場有32%的新藏家入場,成績漲幅達48%”。
西方人猛攻中國市場
近幾年,中國買家在全球拍場頻頻舉牌,但他們鐘情的都是中國藝術品,尤其是流落海外的中國古董。2013年11月,萬達集團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拍下畢加索名作《兩個小孩》;2014年11月,華誼董事長王中軍斥資3.77億元在紐約蘇富比購進梵高油畫《雛菊與罌粟花》,成為中國藏家購買西方藝術品的標志性事件。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王健林還是王中軍,雖然目前中國人購買西方藝術品還只是個別現象,但對西方藝術市場產生的影響是標志性的,甚至將改變全球藝術市場的格局。
而西方藝術漸被中國買家青睞,也令西方藝術市場振奮不已。因為西方人最期盼的不是中國藝術品價位的提升,而是西方藝術品被中國人接受。對于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藝術市場,西方藝術品急切地想爭奪一席之地。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說:“內地海關阻礙特別大,但他們哪怕肩扛手提也要參與中國市場的開發,哪怕是先到中國香港,再慢慢打進來,動力和決心越來越大。”
“我們能感受到中國藏家對高質量的西方藝術品的心愿和熱情。因此,今年我們在上海開展古典藝術品的巡展,并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舉辦藝術沙龍。在過去與未來的預展和拍賣中,我們想要呈現并覆蓋整個西方藝術史。”蔡金青也在采訪中闡述了佳士得上海對西方藝術的整體布局。
記者發現,在近兩年的中國藝博會和拍賣會上,西方畫廊和拍賣行為了讓他們的藝術品打進中國,總在想方設法突破中國海關的重重阻礙和高額的稅務。不久前,佳士得便將擬在紐約上拍的估價8.7億元的畢加索名作《阿爾及爾女人(O版)》帶至香港展出,其目的明顯劍指中國內地買家。
而中國藝術市場的未來也令西方人倍加關注。科隆倫佩茨(Lempertz)拍賣行亞洲部經理范·普魯森認為,目前中國藝術市場和30年前的日本有相似之處。“198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日本人收藏和回購藝術品。最初5年,市場上還有足夠的日本藝術品,后來則有更多現代和西方的藝術品進入市場。”
西方生活藝術炙手可熱
在藝術品市場,藝術品被分為純藝術品和實用藝術品兩大品類。前者一般只能用來觀賞,而后者不僅能欣賞,還能使用,比如珠寶、腕表、手袋、家具等都屬于該范疇。實用藝術品不僅是投資賺錢的工具,更是提升生活品位、呈現典雅生活方式的要素。遺憾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還沒來得及進入收藏時代時,便先進入了投資時代。但如今這種現象正在扭轉,越來越多的藏家將目光投注于實用藝術品類,各拍賣行也因此調整策略,吸引買家。
在此前的北京預展上,記者發現,包括珠寶、腕表在內的展品將于6月1日在香港上拍的一系列名貴手袋和珠寶、腕表一并展出,包括“孔祥熙家族珍藏專場”的眾多翡翠珠寶首飾。其中一件私人珍藏的翡翠珠鏈,每顆珠子上都環繞著宛如土星光環般的色根,非常難得;另有一顆9克拉濃彩粉紅鉆,和一條總共120克拉的藍寶鑲鉆項鏈,亦十分珍罕。來自顯赫世家的孔祥熙家族的部分珍藏珠寶,則占據了整整兩大展柜,大多為種水俱佳的翡翠珍品和品相上乘的彩寶鉆石首飾。
預展現場最醒目的,是一排展示著各種Hermès鉑金包、凱莉包、Chanel2.55等經典手袋的“包架”。據現場外籍專家介紹,佳士得從2005年起涉足奢侈手袋領域,2014年秋季在香港推出典雅手袋首拍,此次在香港推出的手袋專場,數量大幅增至365件之多。而中國藏家在經驗豐富老到之后,開始屬意更加珍罕的定制和限量款包袋。比如預展中的一款定制鉑金包,罕見的三種顏色拼接,是品相完美的定制版孤品。另有兩款未展出的鱷魚皮材質白金鑲鉆鉑金包,其珍稀缺程度將更令藏家追逐。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河間農民刻瓷作品被英國王室收藏
- ·下一篇文章:最美萬春——“水墨萬春人人繪”書畫作品邀請展 征稿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