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八)
【主編導讀】/韓賓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明剛自選文集《軍履回望》后,引發讀者廣泛熱議好評和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軍報軍網、央視網、光明日報、中新社、中青報中青網等軍內外權威媒體媒體關注推介。


(張明剛,男,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軍官)
該書由“理論之光”、“軍營之聲”、“心靈之窗”三卷組成,收錄了作者張明剛從軍40年來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新聞作品、文學作品183篇、55萬字。這些文章,有30多篇獲獎或被選為教學范文,部分文章被網絡平臺轉載百余次、瀏覽量超千萬。
2022年10月,該書首版問世后,受到鐵凝、邵華澤、孫曉云、孫繼煉、徐貴祥、樊希安等我國當今文壇大家泰斗高度評價和廣大讀者喜愛。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時間,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計印數超過12萬本。2023年2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人民出版社會同作者張明剛,共同向全國一千余所高中贈閱一萬余本《軍履回望》,受到全國廣大青年師生的熱烈歡迎。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 《軍履回望·軍營之聲卷》“晚霞滿天”板塊之《 紅軍老戰士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
(本文原載《解放軍報》1996 年 11 月 4 日頭版,新華社播發通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全國多家主流媒體采用)
編者按:
親愛的《學友周報》讀者朋友們:
2023年11月,本報連載了《軍履回望·理論之光卷》中的【十論寫作】板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強軍網軍委機關網、中華善德網在內的50多家媒體跟進轉載;眾多學友尤其是作者親朋好友紛紛在朋友圈跟進轉發;廣大讀者朋友很是喜愛,跟進學習,好評如潮……偶有連載遲發,便有學友垂詢敦促,媒體與讀者良性互動、互促,成為熱點。許多讀者還表達了連載《軍履回望》全書的強烈愿望。
編輯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軍履回望》 之所以產生如此積極、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是因為這本書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學習參考的新聞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啟迪思考、激發人生奮斗動力的心靈指導書,為人做事作文皆可參考,確實是近年來我國圖書市場上非常難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決定,從第十一期開始,本報將繼續以【學習摘記】形式連載《軍履回望》。具體是,按該書編排順序逐篇進行,自序言開始,至后記結束。連載時,前后分別設【主編導讀】【社長點評】欄目,不定期開設【讀者感言】欄目(選發學習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務大家。
來吧,朋友!讓我們跟隨三位文壇大家的筆端,一起走進《軍履回望》,去探尋成人成才成長道路上的成功“秘訣 ”吧!
《軍履回望》,誰讀誰受益。
英雄暮年壯心不已 報國為民再立新功
紅軍老戰士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
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 60 周年之際,筆者從總政治部有關部門了解到,我軍紅軍時期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的老戰士,目前尚健在的還有 3339名。他們以其平均 81 歲的高齡,老驥伏櫪,弘揚傳統,殫精竭慮,奮斗不止,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征途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廣大老紅軍時刻關心著黨和國家的事業,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有的撰寫回憶錄或著書立說,在為黨史、軍史提供資料的同時,也為全社會的傳統教育提供了好教材;有的深入部隊和社會講傳統、作報告,大力宣傳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被譽為黨的紅色宣傳員;有的長期義務維護社會治安,維持交通秩序,協調鄰里關系,幫教失足人員,進行市場管理、物價監督、法律咨詢;等等。
老紅軍、海軍原顧問段德彰幾十年如一日,忠實履行我黨我軍宗旨,為人民群眾做了大量的好事,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軍內外學習的典范。駐河南洛陽市幾個干休所的老紅軍和其他老同志一道成立了“老干部社會治安督導團”,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許多德高望重的紅軍老戰士,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于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有的主動擔任校外輔導員,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有的伏案筆耕,潛心創作,為廣大青少年奉獻弘揚主旋律的精神食糧;有的省吃儉用,慷慨解囊,把多年的積蓄捐獻給社會福利事業和“希望工程”。
老紅軍、總參原顧問孫毅,多年來一直堅持為青少年購贈書刊,并且每月為“希望工程”捐贈 300 元。廣州軍區空軍武昌上馬莊干休所老戰士報告團,深入全國 10 多個省市的中小學和大專院校作報告 1500 多場,受到教育的學生近百萬人次,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
許多老紅軍不顧年老體弱,離休后仍然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為國家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做貢獻。有的直接投身改革開放的大潮,參與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論證和設計工作;有的主動幫助家鄉和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脫貧致富;有的深入邊防海島,高山哨所,把好傳統好作風傳給青年官兵;有的調查研究,為國家和軍隊建設獻計獻策。老紅軍劉九令,不戀大城市,開墾荒沙灘,建成了年產葡萄5萬公斤的果園,并決定把果園無償地交給當地人民。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藥靈取
無題詩
作者 紅色基因
初讀軍履回望
認識明剛將軍,
我心中的英雄,
軍營這座大熔爐,
鑄就你鋼鐵意志,
培養你如此優秀。
軍隊這個大學校,
培養了軍人氣質,
使你更堅定剛毅,
讓常人無法比擬。
從鄉村走到軍營,
從士兵直到將軍
從耙耕改為練兵,
你留下多少腳印。
四十年軍旅生涯,
你經過戰火洗禮 ,
鉆過了貓兒洞,
在戰場奮力拼殺,
不怕流血與犧牲,
在戰場屢立戰功。
六十萬字的著作,
你付出多少心血,
熬了多少不眠夜,
軍魂使你不停歇。
幾十年筆耕不輟,
不停的揮毫潑墨,
寫出了軍旅生活,
寫出戰友情不舍。
初讀我頗有收獲,
難抑激動情如火,
將軍回望情難舍,
我讀回望如解渴。
作者簡介:藥靈取,網名紅色基因,山西永和退休教師。
【社長點評】/王洪平
張明剛將軍的《軍履回望》是一部關于軍事和歷史的作品,其中這篇文章聚焦于紅軍老戰士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貢獻。本文內容涉及到紅軍老戰士的歷史貢獻、他們在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以及他們對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積極影響。我看了多遍以后感觸很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歷史見證:紅軍老戰士是歷史的見證者,他們的經歷和犧牲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有助于年輕一代了解革命歷史,培養愛國情懷。
2、傳統傳承:紅軍老戰士不僅是歷史的繼承者,也是革命傳統的傳播者。他們通過口述歷史、參與紀念活動等方式,將紅軍精神和革命傳統代代相傳。
3、精神文明建設:紅軍老戰士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對社會道德風氣和公民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
4、社會榜樣:紅軍老戰士的無私奉獻和堅強意志為社會樹立了榜樣,他們的故事和精神激勵著人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屈不撓,積極向上。
5、教育意義:紅軍老戰士的故事和精神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融入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整篇闡述紅軍老戰士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作用,傳承紅軍精神和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本期讀者感言是一位永和退休教師,網名叫紅色基因,他對張明剛將軍的《軍履回望》一書讀后以詩的方式表達反響和評價。感言中表達了對將軍的崇敬之情,贊揚了將軍在軍隊大熔爐中的成長,以及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生涯。從這首詩的感言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段進行:
1、英雄的塑造:感言開篇即對張明剛將軍的英雄形象進行了塑造,強調了軍營生活對將軍意志和品質的鍛造作用。
2、軍人氣質的培養:強調了軍隊這個大學校對將軍軍人氣質的培養,使其更堅定、剛毅。
3、軍旅生涯的回顧:通過將軍從鄉村到軍營,從士兵到將軍的成長歷程,展現了其軍旅生涯的豐富多彩和將軍的奮斗歷程。
4、英勇無畏的戰士:描述了將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如鉆貓兒洞、拼殺、流血與犧牲,以及戰功的建立。
5、著作的辛勤:對將軍寫出六十萬字著作的辛勤勞動表示敬佩,強調了將軍對軍旅生活和戰友情的不舍與記錄。
6、讀者的收獲:表達了自己在閱讀《軍履回望》時的收獲和激動之情,以及對將軍精神的認同。
7、作者簡介:最后簡要介紹了作者紅色基因的身份和背景,一位來自山西永和的退休教師,體現了普通讀者對將軍事跡的關注和贊賞。
紅色基因的讀者感言是對張明剛將軍軍旅生涯和《軍履回望》一書的深情評價,通過感言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將軍的崇敬和對軍人精神的贊美。這種個人對歷史人物的感性認識和評價,為讀者提供了了解將軍和其著作的另一個視角。
- ·上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七)
- ·下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四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