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網鱗——雷剛書畫作品賞析

雷剛作品:桃花源記
畫家雷剛一度癡迷使用網紋塑造水墨形象。他的巨幅作品遠看,山石、樹木、云水、建筑等組成的風景,境界大氣恢宏;近看,經緯分明,密密麻麻,全部由網狀的線條組成,所有的形象似乎都被包裏在網中,視覺效果非常獨特奇妙。
這頗有寓意。

雷剛作品:等風來
人認識亊物往往有這樣的感覺,認識之初,如在網中蒙昧不得其解。透網后,認識就進了一步,接著會感覺到又被更大的一層網網住,深入認識的過程,就是不斷的透網的過程。佛家學問中有“所知障”的提法,具體表現是“我執”。佛學的說法很深奧,但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其中的意思:人的認識“所知”是有限的,如果固執所知,所知就成了全面、本質的認識亊物的障礙。所以佛家的修行,要不斷的去掉我執,破除所知障而達到悟。悟分頓悟、漸悟,漸悟比較容易理解,是說悟有一個發生的過程,一段逐漸達悟的時間。悟即是透網;漸悟,就是透過一層網,又進入一層更大的網,透過一層一層的網,漸漸的,最終達到完全徹底的擺脫網的束縛。

雷剛作品:覓翠微身
畫理亦然。畫家對于畫法的探究也有網、透網;悟、漸悟。畫理有“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無法乃至法”,“我自有我法”的說法。畫法并非憑空而來,因畫有法,因“我”有法。畫總是傳承的,尋找畫法時總要面對別人的方法,也即傳統的方法,往往是從一個成法走出來,又進入了另一個成法。畫總是自己有了意思才要畫的,叫作有感而發。這意思會慢慢發酵變成畫意,發酵實在是畫法的發酵,畫意已含有畫法,最終要找到最恰當的畫法,即“我自有我法”。所謂“無法乃至法”,可以這樣說,無他人之法,一畫一法,我畫我法。董其昌在《畫旨》說:“若能解脫繩束,便是透網鱗也。”
畫家雷剛當屬“透網鱗”。

雷剛作品:網逝
雷剛人生的路奇特:因畫,入廣告設計行。又因畫,放棄設計公司,專心繪畫成為職業畫家;他繪畫的路奇特:把設計理念帶入國畫,總能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把現代構成理念帶入傳統筆墨,作品象是搭建在現代和傳統之間一座奇妙的橋。他的許多作品入選了全國性重大展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時也紀錄著他不停的研究變化的歷程。

雷剛作品:牡丹圖
雷剛的透網過程似乎還遠遠沒有完成,這讓人對他的未來,無羈無絆、自由自在的創作充滿期盼。雷剛更屬于未來。

雷剛作品:來是月斜樓 藝術家簡介:
雷剛: 號魚兒山人1975年出生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先后求學于清華美院,中國國家畫院。師從劉牧先生。
現為中國國畫研究院創作研究員。
2010“天地寬心”入選第二屆中國畫線描展
2012“溪山問道”入選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展
2013.7 “意氣風發”雷剛中國畫作品展(廣州國彩藝術館)
2013.9“心有所住”入選201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3.9.“九色鹿”榮獲首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3.10. “知止圖”入選“墨韻嶺南”中國畫展
2014.1.“陋室有清高” 入選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
2014.5.“雨季” 入選“精致立場”第二屆全國現代工筆畫展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