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動蕩必定影響藝術品市場

圖片說明:雷曼兄弟破產收藏的藝術品被拍賣
近期,滬深股市的劇烈動蕩,引發網上對于藝術品市場與股市的比較又開始多了起來,不少人認為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遠超股市。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早在1997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就曾受到來自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東南亞藏家開始拋貨,藏家重新審視收藏,很多拍賣公司對國際市場購買力的期望和寄 托全部幻滅了,國外藏家對于中國藝術市場的謹慎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投資者的信心,當時藝術品市場尚未形成足夠強大的買方市場,購買力后勁不足,市場培 養不到位等弊病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被放大得一覽無余。
經過了近20年的發展,國內藏家已經開始主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因而,此次發 源于滬深股市的暴跌,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影響無疑是更為明顯。從市場的關聯性來說,目前許多藝術品市場的資金還是來自于資本市場,此次的股市暴跌,肯定 會對于今年下半年的藝術品市場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從藝術品市場的規律來看,雖然上半年各大藝術品拍賣市場產生了許多天價,但是究竟能否順利交割 也會因為此次的股市暴跌打上一個問號。
此次股市的暴跌,帶給投資者最大的一個教訓就是要時刻保持流動性,這在藝術品市場上也是相同的。 近年來,雖然在內地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天價屢屢出現,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相比海外市場,我們的熱點基本上都是在近現代書畫上,而是在海 外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古玩瓷器以及古代書畫。而許多從海外回流的藏品,到了國內之后,又會以更高的價格拍出去。可以這樣說,如果真的在藝術品市場出現流動 性問題的話,許多國內的藏品是很難出手的。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從海外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來看,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開始關注印象 派以及當代名家的作品,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對于不少藏家來說,應該都是兼顧到了流動性的問題。相比中國藝術品,這些藝術品的流動性是非常少的,因 而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這些藝術品受到滬深股市沖擊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當然,藝術品畢竟不是股票,稀缺性造就了即使是遇到了外界再大的危機,許多珍罕的藝術品依然不乏擁躉,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扎道蝴蝶瓶的高價成交。
2008年適逢全球金融危機,佳士得拍賣行推出了“戴萍英基金會珍藏-清隆御制粉紅地粉彩扎道蝴蝶瓶”專場拍賣,按照當時的市場估計,這件瓷器很可能就要流拍了,但是最終收藏家郭仲樺以4700萬港幣的價格落錘拍下,成為當時收藏圈里的美談。
在任何一個危機中,既有危,也有機。對于藏家來說,一方面要從學術的角度,選擇那些經得起市場“風雨”的藏品;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收藏品的流動性,以免發生系統性風險。如果單純地將藝術品與股票進行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