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生花》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

11月16日下午,《絕地生花》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共享空間舉辦。該書作者李春鳳和多位領導、嘉賓和媒體朋友們,一起探討該書內容對于當代社會的意義。
本次分享會,作者李春鳳陪同母親,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同時,邀請了作者的小學班主任、初中老師來到現場,展現出了作者孝敬老人、尊重老師的傳統美德。
《絕地生花》一書由線裝書局出版。該書故事基于真實人物原型,經過改編創作而成,是一部虛實結合、亦真亦幻、具有時代背景下的長篇小說作品。全書用質樸的語言講述曲折的情節,字里行間充滿了奮發向上的正能量,是一部勵志的好書。

作者作為十五年黨齡的黨員,她在致辭中首先感恩黨的領導,才有了讓女性追求夢想、實現人格獨立的社會條件;其次感恩自己的父母,成就了這本書。
作者李春鳳認為《絕地生花》的文學價值體現在:整部小說一直有兩條脈絡貫穿全文,虛實結合、亦真亦幻,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絕地生花”的真實含義,一方面是指主人公面對極端困境甚至絕境時,迸發出的頑強生命韌性之花:另一方面是指在現實絕境面前,面對精神枷鎖與智慧瓶頸時,因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踐行,開出的人生智慧之花。

該書的社會價值體現在:這部作品像是一面照見現實的鏡子。書中主人公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病因直指在婚姻家庭中,因為缺失對女性的心理關懷,從而對女性造成了嚴重影響與傷害。讓人震撼也動容的是,主人公父親用最大的真誠、善意與堅韌,面對母親嚴重的精神疾病,一直選擇尊重、關愛、守護。在父親和主人公兩代人的努力下,母親的病情已經有了質的改變,從原來的完全不能自理,到現在可以自主完成很多日常生活事項,精神狀態穩定了很多。
同時作者還闡明一個社會觀點:作為女性,無論身處何種角色,都應堅守精神獨立,擁有向上成長的生命權力與自由。不因婚姻或家庭折斷成長的翅膀,不因物質與金錢妥協人格與尊嚴,同時堅守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希望女性在家中相夫教子、照顧老人的價值與貢獻,能夠被家人與社會高度認可并尊重,關注女性身心健康與安全。
該書的人生啟示體現在:面對絕境,除了期待外界的幫扶與救援,最為關鍵也最重要的是自我心靈的成長與自我救贖。面對現實的絕境與眾人的質疑,始終能夠相信自己,堅定信念,不服輸、不放棄,恒久堅持,才能有朝一日在人生絕境中綻放出耀眼的生命之花。
作者希望這部作品能讓正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汲取力量,看到希望。期待它能走進更多人的心里,讀懂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社會意義。

《絕地生花》一書序言撰寫者張永椿老師在致辭中認為:該書的現實意義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份精神資源、一場社會對話和一部時代記錄。它作用于個人的內心,激發奮斗的勇氣;它照見社會的問題,促進觀念的進步;它參與文化的建構,留下時代的印記。這正是優秀文學作品能夠超越娛樂功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根本所在。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李春雷老師曾經對該書進行點評:閱讀前半部分,令人不由得感慨主人公在如此困境下,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同時更加敬佩主人公對于父母的孝敬之情。主人公的所作所為,可謂是新時代的“二十四孝故事”,是燕趙大地的一朵精神文明之花,值得大家學習。本書后半部分講述了主人公組建家庭的種種艱辛,從中能夠體會到具有寬闊胸襟的主人公,最終將不好的事情轉化為好的事情,令讀者們在閱讀中也能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修為。總之,本書是當代一部難得的好作品,是作者用心孝養父母、用心觀察社會、用心體悟人生的泣血之作,值得向大眾推薦!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傳媒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景認為:早已被《絕地生花》背后那震撼心靈的故事深深打動。這不僅是一部醞釀十年、打磨千遍的文學力作,更是一曲穿越風雨、直抵靈魂的生命贊歌——唱響著愛與堅韌,詮釋著生命最不屈的力量。春鳳女士以父親為原型,用細膩而厚重的筆觸,勾勒出一個在絕境中挺身而出的身影:以如山般的擔當扛起家庭重擔,用如海般的深情溫暖至愛親人。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風雨史詩,更是對人性光輝最生動的描摹,對“成功”二字最深刻的全新注解——它清晰地告訴我們,人格的偉岸與精神的富足,遠比物質的堆砌更能震撼人心,更能成就永恒的價值。……春鳳女士,從扎根鄉土的草根作者,到今日站在聚光燈下分享佳作的實力作家,你的逐夢之路,本身就是一部鮮活的“絕地生花”奮斗史!你用文字為橋,連接起個人命運與時代脈搏;用筆墨為炬,為我們傳遞著溫暖與力量。這份堅持與熱愛,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與致敬!

來自出版界、教育界、媒體界的嘉賓,紛紛表達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最后,作者李春鳳向到場的嘉賓們、讀者們簽名贈送新書并合影留念。(供稿:李輝武)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