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力:用畫筆和刻刀留住老北京城的記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田力,我國近年來活躍在畫壇獨具特色的藝術家,這位曾經有“北大荒” 11年經歷的美校學子,由對美術的熱愛轉化為對留住老北京城的記憶的擔當,用手中的畫筆為傳承北京城民俗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數年來,他用汗水與心血完成的北京城系列,是生動壯美的巨幅畫卷,更是一座城市珍貴的文化歷史遺存。近日,田力接受了書畫圈網記者的獨家專訪,向記者講述了他的藝術之旅。

田力
美校學子,11年的 “北大荒” 經歷
田力,北京人,1946年出生。打孩提起,他就喜歡繪畫,少年時期便在少年之家接受過良好的美術教育,得到名師趙永山和婁師白、阿老等繪畫大家的指導,田力的畫作一直受到老師的贊揚。1964年,田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在這里他廣泛接觸了中國畫、雕刻、傳統圖案,特別是比較系統地學習了中國畫技法,繪畫水平得到了長足進步。
然而,正當田力如饑似渴學習繪畫技藝之際,一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風潮卷到了美校,一個動員去“北大荒”的代表團來校演講。據田力向書畫圈網記者回憶,他和其他同學一樣,也是熱血沸騰,一門心思要求加入這支隊伍。他不顧父母的反對,義無反顧極地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在祖國北方芲茫的疆土上,在艱苦的生活中,田力并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繁重的勞動之余他畫了大量速寫和創作草圖。1973年他以優秀的畫稿《畢業后再見》參加了兵團政治宣傳部舉辦的美術創作班,受到“北大荒版畫”的開拓者郝伯義等前輩藝術家的贊賞和指導。此后他創作了多幅版畫和中國畫佳作,其中《哨卡巡醫》參加中國人們解放軍建軍50周年美術作品展并被黑龍江美術館收藏,《邊陲銀鎧》參加全國農業美展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那副《畢業后再見》先以國畫在“兵團戰士報”頭版發表,后制成版畫參加了中日友協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中國版畫展》,1977年與王美芳合作繪制成年畫,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北大荒這片黑土地為青年畫家田力提供了難得的成長機遇。
情有所鐘,美術編輯的老北京情結
1979年,在知青大返城的風潮的下,田力攜妻回到了北京。之后,他以干部編制被調到北京民間藝術品公司工作。因田力是工藝美術專業出身,又對版畫有深厚功底,所以公司領導任命他為美術設計,負責研發中國傳統民間木版年畫。在此期間田力領導研發組成員廣泛挖掘、整理、收藏全國各地民間木版年畫,并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由田力創作的新版年畫《胖嫂回娘家》等均參加了當時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展。

角樓春色 國畫
1983年田力調到《中國婦女雜志社》任美術編輯,工作的同時,他潛心繪畫創作,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四次參加全國美展、三次參加全國版畫展、多幅作品參加由文化部和對外友好協會舉辦的出國展,作品被多家美術館、美術機構及國內外藏家收藏。版畫《家園》獲二十一世紀首屆中國書畫藝術精品大展金獎。1996年,由中國版畫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田力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此次共展出版畫、彩墨畫共計五十余幅。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明日報、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等均作了報道或專題報道。
田力不斷繪畫創作,又不斷展出獲獎,作為畫家,這應該是他的理想所在。然而,自小在北京長大的他很想留住兒時老北京的記憶。每逢休息時間,他總要去附近大街小巷走一走,或去寺廟公園看一看,但眼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老北京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社會逐漸瓦解、失散或消亡。田力心中升起一種茣名的惆悵與缺憾。他希望有機會和條件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表現老北京城的遺存,計劃將北京誠重要景點或民居等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希望能夠成為別樣的一份歷史文化遺產。
留住老北京城記憶,畫家以筆擔當
2002年,55歲的田力從《中囯婦女》雜志社退了下來。和其他退休人員不一樣,因為心中有夢想,他并不感覺寂寞與孤獨,而是一門心思要如何實現留住老北京記憶這一規劃。自小,田力對胡同最熱悉,也對故宮紫禁城特別迷戀。于是,田力就從迷戀的紫禁城開始著筆。
故宮也即紫禁城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為能最好體現紫禁城面貌,田力無數次到故宮細致觀看并寫生,每畫一幅作品,還要耗費數天修改定稿。2005年3月,田力歷經三載完成的版畫《輝煌紫禁城系列》終于出世。

皇城系列(二) 油畫
2005年3月,田力的版畫《輝煌紫禁城系列》在北京可創銘佳藝苑展出引起轟動。專家稱,其作品輝煌而靜穆,強烈而平和,沒有歷史的沉重,也沒有現實的焦躁,但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和鮮明的時代感。他并不是表現對那逝去的輝煌而傷感的情緒,而是在贊美這凝固了的歷史風景。他的紫禁城系列沒有完全寫實地再現那些建筑,而是在創造一系列形而上的文化意象。這些佳作顯示了他高超的駕馭藝術技巧的能力,也表現出版畫藝術語言特有的魅力。
田力對北京胡同有特殊的情感。兒時的記憶時刻在心中,為了畫好胡同,田力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收集了大量胡同資料,研究了各種表現手法,他最后選定還是用古老的黑白木刻來表現這樸素的民間。因為他不但要留住這珍貴的文化遺產,還要向人們展示那古老民居的韻味。2007年,田力的黑白版畫系列《胡同情結》在可創銘佳藝苑展出,再一次得到很高的評價,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藏家。
身為北京人的田力,對于家鄉的皇城自然是情有獨鐘。田力告訴書畫圈網記者,2005年、2007年他在成功推出了自己的《輝煌紫禁城系列》、《胡同情結系列》版畫展后,又推出了2008年至2009年創作的油畫《皇城系列》,在2010年至2011年兩年里又接著創作出了《墨象紫禁城系列》足見其對北京城的熱愛。

皇城系列(三)油畫
田力精心創作留住老北京城記憶的四大系列畫卷完稿后,很快在畫壇引起反響,更讓收藏界人士關注。田力有個愿望,希望在各方條件成熟后,集中展出留住老北京城記憶的四大系列畫稿。
編后語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社會逐漸瓦解、失散或消亡。書畫圈網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北京城,目前有近50﹪的民俗文化已瀕臨消失。誰來“拯救”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書畫圈網記者在走訪中得知,近年來,有不少民間人士熱于其中,他們為保護北京城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田力,這位生長在老北京的畫家,和其他熱心人士不同的是,他用自已特有的畫筆表現了北京城的遺存,成為別樣的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