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的“意美”丨書法藝術貴乎“情性”
李承孝 書《資治通鑒節錄 》
歷史經過幾番曲折,我們開始懂得:對于偉大的文化傳統,不能掉以輕心,要尊重、敬畏。古人講漢字創始,出現“天雨栗,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壯麗景象,飽含著敬畏。近代改革方塊字的構想,出于可貴的勇氣,逐漸被時代否定。今后隨著國力增長,漢字的優越性以及在世界上普遍認同的可能性,將與時俱增。
李承孝 書《同題仙游觀》
追究書法的根源,又出于漢字的尊崇,至少讓我們取得一種共識,便是書法創造必以漢字為基礎。字體是書體的根基,把二者等同起來,以字體當書體,便無所謂書法;把二者割開來,書法不復存在。漢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3000多年的文明史可以離開文字傳承。文字傳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構成龐大的文化體系,與全部中華文明融為一體。魯迅說中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著重從美學意義上談中國漢文字。中國文字的“意美”,長期歷史積淀變得豐富深厚,漢字的多義性、不確定性,蘊含著本民族的美感。時下網絡流行大量的新詞語,肯定有許多詞語生命力不足,轉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學底蘊。
李承孝 書《孟浩然詩》
“音美”與“行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音美”集中體現在傳統的詩、詞、歌曲、戲劇;其余各種文體內涵節律、音韻的美,也會令人擊節稱賞。至于“形美”,與“意美”、“音美”一樣,也是漢字本身所具備,又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其集中的體現當然是書法了。
李承孝 書《秦韜玉詩》
書法本體價值,說到底是情感的美,情感的純真無邪。書法非常單純,又非常能夠反映人的全面修養,審美中容不得摻入雜質。所以品評書法,比別的藝術更重格調。書法列入高雅藝術,純然站在審美立場。書法藝術既然貴乎“情性”,長期的創作實踐、欣賞,所謂潛移默化,陶冶情操,應該提高我們的心靈境界。在繼承中突出個性追求,“原創”不但是對“創造”的強調,更要繼承中自覺發揮能動作用。古代偉大書家對我們啟示,首先就是個性原創。顏真卿在王羲之之后另立新體,以北碑為啟示成就了書壇一豐碑。當代杰出書法家李承孝始終在獨特的個性創造,創造書法美的元素,創造自己的作品風格。對前人的借鑒獨辟蹊徑,融合諸體、變通有方,體現了當代書法家的創造主體運動性,自創性,發揮原創能力。
當今社會,書法作品在市場流通,成為文化商品之一。書法一向是相互饋贈、人際交流的媒介。書法的價值觀,可以從經濟的、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從多方面進行考察。但無論何種角度,書法的核心價值還要圍繞本體。
書法家介紹:
藝術年表:
1997年 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生課程班
1999年 主編圖書《書法與欣賞》
2001年 編劇電視片《美的啟蒙----書法欣賞》
2008年 被《書法》雜志評為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
2009年 在《山西新聞網第一演播室》接受訪談
2010年 編著教材《硬筆行書》
2014年 受邀參加全國書畫藝術巡展
2014年 受邀參加全國書畫藝術家作品聯誼展
2014年 在《唯創金典–中拍國際201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參拍成功
2015年 受邀參加春季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 中國大學網絡開發課程《書法臨摹》主講
2017年 受邀參加春季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7年 受邀參加“喜迎十九大,丹青繪盛世”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8年 參加國際中國公益事業大典
2019年 在《北京翰海拍賣春季拍賣會》參拍成功
2019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2020年 受邀參加“時尚經典·書畫名家邀請展(第20屆)”在炎黃藝術館舉行
2020年 受邀參加“時尚經典·書畫名家邀請展(第21屆)”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