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出新”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馬順先工作室結業作品展在鄭州開幕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嶺致辭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導師馬順先致辭
2015年6月25日下午,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河南省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承古·出新”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馬順先工作室結業作品展在河南省文聯開幕。河南省文聯主席楊杰、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丁昆、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白金堯、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沈克明、鄭州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劉世戰、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馬順先等相關領導和嘉賓參加了開幕式。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嶺、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馬順先、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畫家代表分別致辭,開幕式由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連俊洲主持。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馬順先工作室畫家楊經緯代表學員講話
此次畫展共展出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馬順先工作室馬順先、李勁濤、李建鋒、皮祥玲、王蓉蓉、闕延輝、肖宏賢、鄭紹坤、楊經緯、林敏、時小林、李冠松、楊帆及特邀老師連俊洲、祝燾、王中等國畫作品近60幅。

參展畫家同與會領導和嘉賓合影
馬順先1966年12月生于河南滎陽,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從小便愛上畫畫,成年后,他考入河南大學美術系。大學畢業后,馬順先進入河南鄭州一所高校美術專業任教,2000年,他調入深圳繼續從事美術教育與藝術創作。南國迤邐的風光和特區日新月異的發展景象,給了他更多的藝術創作靈感,在勤奮創作的同時,他不忘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他先后到文化部第二屆重彩畫高研班和魯慕迅工作室中國花鳥畫研修班研修。他從事中國畫創作時就一直很重視書法,調入深圳后,他經常參加書協的活動,曾到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的二王書法培訓班學習。馬順先遍讀了歷代大師名作和近現代大師作品,但他并不是簡單地摹寫與襲用,而是以自己的領悟,結合實踐進行消化,在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體驗中,完成新的整合和再創造。

展廳入口
馬順先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獲得創作的靈感。其花鳥畫飽滿的構圖,淡墨渲染的背景,使格調既有山水畫的層次,又具花鳥畫的韻味。其書法蕭散清逸,剛柔相濟,流暢而不失凝重,婉麗而不棄雄健;隨意而沉穩,存晉賢韻致,與畫面映帶呼應,協調統一.《中國美術》主編、著名書畫評論家徐恩存認為,“馬順先的花鳥畫含蘊著從傳統向現代過渡、從繼承向創新轉變與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特點,其作品剛柔兼濟、蒼而含潤、古而生秀。”其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金彩獎全國美展,全國首屆寫意畫展,全國中國畫展等重大展事,被多家媒體評為當代最具收藏投資價值花鳥畫家。2014年,在清華大學設立中國畫高級研修班馬順先工作室,以他為主講導師全國招收學員,傳授花鳥畫技法。 現為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主講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先風》藝術期刊主編。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導師馬順先接受媒體采訪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馬順先工作室以導師負責制為主、名家講座為輔,通過集中授課,講解作品、名作欣賞、現場寫生、創作指導等教學措施,全面提高學員繪畫素養,根據每個學員的繪畫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以弘揚中國寫意文化為主旨,倡導寫意精神,從理論學習,傳統題材研究,畫家個案研究,創新探索與展廳效應研究等幾個專項研究,開展研究式教學,拼棄工匠式臨摹、照抄照片的創作方式,倡導寫心、寫意、寫中國畫特色。通過慢寫、速寫、臨寫感悟而達到意寫狀態。他們與古為徒、造化為師、中得心源,通過慢寫、速寫、臨寫、意寫的四寫訓練,通過拆裝、組合、再造的筆墨構成訓練,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安排學生對美術史、畫論、詩詞歌賦、哲學、美學等進行學習,通過理論水平提升來指導學習和創作。

畫家李建鋒接受媒體采訪
該班以藝術創作為主線,堅持“臨摹、寫生、創作”三結合的教學原則,學習中國畫理論、中國畫傳統技法,探索中國畫新技法,學習對景寫生的原型梳理及創作等,旨在提高學員創作能力,培養高層次的中國畫創作人才。導師馬順先通過取法宋元、注重寫生等方式,以寫生糾正空泛,以寫意強化特色,有計劃、有目標地實施教學。指導學生在傳統題材的經典名作中發現創作規律,在各種素材圖片中發現獨特之美,式古而不泥古,寫意而不寫實,初步開展了工筆花鳥之寫意研究、沒骨花鳥之寫意研究、小寫意與大寫意花鳥畫欣賞的教學;開展了《寫生北京》的山水畫課程,讓大家嘗試對景寫生、對景創作、自覺提高取舍素材和筆墨的能力,還深入地對構圖、創作進行教學和探索,鼓勵大家勤學、善思,多出精品力作。自開班以來先后開展了寫生北京、寫生深圳、寫生汕頭、寫生南澳、寫生嶺南、寫生河南,到十二屆全國美展、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紀念展等重要展覽現場觀摩學習。

書畫愛好者對展出作品拍照
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馬順先工作室畫家大多都是有一定基礎的繪畫工作者,有幾位還是職業畫家。他們心態歸零,始終堅持以寫生糾正空泛,以寫意強化特色,有計劃、有目標地實施創作,每個畫家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突破,他們作品不僅表現手法各異、繪畫語言豐富,而且題材廣泛、風格多樣。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展至6月28日結束。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