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湖北遇見美國,楚楚動人茶和天下
(文/師帥)山河已無恙,只盼君來早。5月21日,駐美使館與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合作舉辦2024年度“茶和天下”•雅集活動。一走進大使館大廳,湖北文旅廳精心布置的展廳——湖北省旅游線路推介吸引了眾多外國友人。武漢都市旅游線、長江三峽旅游線、武當問道旅游線、神農探秘旅游線、三國文化旅游線、土家風情旅游線、楚文化旅游線和炎帝尋根旅游線等8條湖北特色旅游線路精彩紛呈。20余國駐美使節,美國政、商、文化等各界嘉賓200余人,紛紛表示希望能赴華旅游,親身感受荊楚大地的自然風光與燦爛文化。

井泉公使盛贊了湖北武漢人民在抗擊疫情中的壯舉。文旅廳二級巡視員孫旭先生傾情發言,為湖北發聲,以感恩之心,邀八方來客近距離感受荊楚文化,品鑒獨特魅力的楚國風采。

氧生福地,天賜恩施。湖北省代表團誠邀各位友好來賓品荊楚特茗——恩施玉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老少皆宜,滋養生命,清心明志。井泉公使指出,茶是中國神奇的樹葉,以它獨特的方式發揮著中美國際交流的重要作用。置身飲茶的環境,會讓人心平氣和,神清氣爽,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保持初心。長盛川青磚茶和涇渭茯茶等多種茶葉的制作技藝,茶藝表演讓嘉賓們體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優雅的藝術魅力。正如嘉賓美國天普大學法學院中國法治項目主任桑國亞 (John Smagula)所言,“自古佳茗似佳人,飲后方知味乾坤“。他還同時是美國和中國的注冊茶藝師,經常以嘉賓身份被邀請進行關于中國茶和茶文化的講座。

“松間明月巢丹鳳,天際真人御曉風。”武當功夫的表演融合了劍法的剛柔相濟、游刃有余,展現了太極蘊藏的有與無、陰與陽,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東方意境。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秘書長,紅荷集團戰略顧問任瑞軍先生自幼習武,他看到武當太極拳的精彩表演,激動萬分。

為了把“紅色荷花“(Red Lotus)打造成美國家喻戶曉的國際品牌,艱辛創業的任瑞軍先生把公司宗旨定為”氣清水亦澈,和美求大同“,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美國開拓空氣過濾器市場。他不僅領導團隊經歷住了疫情的考驗,日漸壯大,而且向國內捐助抗疫物資,積極推動中美互信互助,為中美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表示,當前中美關系在曲折中艱難前行,在底谷中艱辛攀升,湖北省文旅廳代表團訪美恰逢其時,如雪中送炭,帶來了一片祥和暖意和濃濃鄉情。湖北武漢是任先生的第二故鄉,他的青春和美好記憶都留在了湖北和武漢,熾熱的鄉情使任先生無比興奮。他緊握湖北代表團楊倡文先生的手,感謝他們不辭辛苦地介紹湖北的山水人文。湖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荊楚大地孕育出繁華的人文故事,造就眾多文人墨客,留下來無數的詩篇佳作,旅美這么多年,任先生說他無數次夢境中浮現出千年風雨的黃鶴樓,舉世矚目長江赤壁,家喻戶曉的古琴臺和嘆為觀止的宜昌三峽大壩。他計劃帶更多的外國企業家朋友到湖北投資考察,助推湖北和美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一直以來,中國的鄉村音樂以特有的方式給人以力量,這正是東西方音樂的共性所在。來自湖北的歌唱家表演了《土家迎客歌》《花咚咚姐兒一朵花》《六口茶》等土家族歌曲,充分展示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族藝術和風俗,獲得滿堂喝彩。各國使節夫人高舉湖北畫家新秀湯青藏老師的蘭花君子圖笑逐顏開。湯青藏老師是湖北當代畫壇的一顆新星,他集四十多年的畫藝修煉,在畫風上高揚了中國人素雅高潔、含蓄不露的蘭花品格。美國華盛頓華人博物館將邀請湯青藏老師赴美舉辦個人專展,進一步弘揚中國文化。

武漢面塑和大冶刺繡等具有濃郁荊楚特色的非遺項目豐富了嘉賓們的文化體驗。刺繡藝人展示了《千里江山圖》《百子圖》等大幅刺繡作品,還有制作精美的刺繡嫁衣、手包和首飾,并帶領嘉賓學習杯墊刺繡和木板繡,讓嘉賓在簡單易學的針法中體驗刺繡的樂趣,收獲一份自己親手做的精美小禮物。面塑藝人則帶來了惟妙惟肖的關公像、昭君出塞、屈原等作品,還有美人魚、白雪公主等西方人熟悉的面塑作品。藝人們還帶來物料,現場教嘉賓制作福袋、元寶、小蘿卜、小玫瑰花等寓意美好、童趣可愛的面塑作品。中國非遺資源管理評價委員會副秘書長黃中先生祖籍湖北隨州,他高度贊揚向國際社會展現非遺文化百花齊放的多彩世界,突顯了文明交流互鑒的豐碩成果。

知音湖北遇見美國,楚楚動人茶和天下。“茶和天下”•雅集活動是文化和旅游部支持舉辦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動,以茶文化為龍頭,讓世界各國民眾沉浸式體驗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加強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繁榮發展。

師帥,祖籍湖南長沙,法學博士,定居美國首都華盛頓。現擔任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副會長。熱愛寫作,用心記錄海外華人生活和思想情感,傳遞美好信息。作品散布在各網絡平臺及報刊雜志如《人民日報》,《中國詩刊》、 《國際日報》等,多次獲獎。出版詩集《灼熱》、《清涼》,《圓覺》三本。翻譯美國法學名著《風險與理性》,《如法所能》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入選“中美元首法律交流計劃”圖書獎,在北京美國中心作為專家庫文獻收藏,獲得海內外讀者廣泛好評。



